第36章 兴修陵寝(1 / 2)

捕君心 一孤灯 1857 字 12小时前

楚祁一行人回京的时机格外巧妙,再过几日便是月圆人团圆的中秋佳节。

念九原本甫一回府,便满怀期待、兴致勃勃地开始筹备中秋宴席。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抵京次日,太子府竟已物是人非。

如今太子府的中秋宴,仅有林一、念九、苏和三人,冷冷清清地围坐一桌,面面相觑,唏嘘感叹。

而萧承烨已在静心居独居数日,在中秋这天终于应邀回了广陵侯府。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与广陵侯共度中秋。当然,宴席上自然也少不了继母曾氏与弟弟萧承煜的身影。

这梦寐以求的场景终于出现,萧承烨心中却无半分波澜。他举着酒杯,目光平静,带着淡淡的微笑,礼貌却疏离地与家人们对饮。

当广陵侯旁敲侧击地试探他与楚祁的关系时,他语气平淡地否认了所有旖旎情愫,只将一切归于太子单方面的巧取豪夺。

广陵侯听闻他的回答,长舒一口气,语气柔和地叮嘱道:“烨儿,你既已入朝为官,便当潜心为朝廷效力。三殿下初入工部,你也要全力相助,帮他尽快站稳脚跟。”

萧承烨微笑颔首:“父亲放心,孩儿定不负您的期望。”

广陵侯又小心翼翼地试探道:“烨儿,你母亲与弟弟已在京郊居住多年,很是想念咱们。为父有心让他们搬回侯府同住,不知你意下如何?”

幼时,萧承烨懵懂无知,以为广陵侯将继母与弟弟安置在京郊,是对自己的偏爱;而随着年龄渐长,他才渐渐明白,对方之所以作此安排,只是不愿让他目睹何为真正的父子亲情,便能继续无心无情地为侯府振兴大计倾尽所有。

而今他已被嘉奖入仕、赐居宅邸,可以发挥比以色惑人更大的用处,对方自然不需要再遮遮掩掩,可以放心地享天伦之乐。

但令他自己也感到意外的是,听闻此言,心中竟平淡如水。于是暗叹之余,他淡然一笑:“父亲说的什么话?孩儿也甚是想念母亲和弟弟,希望一家人能团团圆圆。”

广陵侯闻言,面露喜色。萧承煜也欣喜万分地连唤兄长,萧承烨则语气温和地应声。一家人又举杯对饮好几回,侯府的中秋家宴气氛更加温馨起来。

酒足饭饱后,萧承烨便在侍从墨竹的相送下,回到冷冷清清的静心居。

然而,无论静心居再如何冷清,对他来说,都比那个粉饰太平的广陵侯府好过千倍万倍。

他透过卧房的窗棂,望向天边的圆月,心中不禁想着:自己最想与之共度中秋的那个人,此刻是否也在望着同一轮明月?

宫中的中秋宴,则是另一番景象。

楚祁一杯接一杯地饮酒,额上的伤口仍然缠着帛带,却无人劝他少饮,更无人强势地将他的烈酒换成温热的酒酿圆子。

左手边的长桌上首,皇帝正越过吴皇后,与姚贵妃及三皇子言笑晏晏。三皇子妙语连珠,逗得皇帝抚掌大笑,气氛融洽。

长桌下首,则是宫中其他后妃及尚未出宫立府的年幼皇子公主们,面带笑意,低声交谈。

唯有楚祁,无人看他一眼,也无人与他交谈,仿佛他是那个从始至终都不应该出现在此处的局外人。

但楚祁却毫不在意,只是略带醉意,撑着额角,抬眼望向天边的明月,唇角勾起一抹温柔笑意。他知道,有一个人,在同他一起望着这轮圆月。

京城青云苑的书房,及高昌城一处朴素的民宅,也有人不约而同地望着拨云而出的皎皎明月,心绪起伏,思念如潮。

工部的营缮清吏司负责朝中所有营造、修缮相关事务,可谓六部中最为繁忙的衙门。

萧承烨熟悉了诸务的基本流程后,各种事务便接踵而至,忙得脚不沾地。待回到静心居时,往往已是深更半夜。

他每日摩挲着那条纯白绸缎入睡,唇边挂着一抹若有似无的苦笑:果真如太子殿下所言,有了差事后,自己确实无暇胡思乱想了。

八月下旬的早朝,楚祁额上的伤口终于痊愈,不必再缠着帛带。

大臣们好奇的目光打量过来,却瞥不见任何受伤的痕迹,只得很是失望地收回视线。

他们原本还想依伤痕的形状推测一番,太子殿下究竟被皇帝陛下用什么开了瓢,甚至有胆大的暗地里开盘下注,有人认为是镇纸,有人猜测是砚台,总不至于是玉玺……而今这个赌局却只能无疾而终。

楚祁身着朝服,一如既往地站在御座旁,目光扫过台阶下的三皇子,又掠过群臣的官帽,最后落在殿外洒扫的宫人身上。

六部官员依次奏报日常事务,皇帝照例略作点评,偶尔开口考较三皇子,三皇子皆对答如流。

群臣的目光在侃侃而谈的三皇子与神思不属的太子殿下之间逡巡,心中愈发笃定太子之位将要易主的猜测。

陆相颇是有些怒其不争地垂下眼帘,压下心中的躁意。

楚祁与三皇子相比,不思进取、不堪大用;但三皇子眼高于顶、恃才傲物。越是无能,就越容易掌控,楚祁显然是一个更为合适的傀儡皇帝。故而虽然对这位太子殿下十分不齿,他却不得不承认,把赌注压在对方身上,才有望为自己的家族获取更多。

诸事议毕,皇帝威严的目光扫过群臣,开口道:“诸位卿家。朕以国事为重,社稷为先,无暇虑及他事。然礼制庄重,需早备为妥。今四海升平,税制初成,百业昌盛,正是天下有序之时,亦是筹备陵寝之机。朕欲择吉地而建,备礼安灵,以承祖制。不知诸位卿家有何高见?”

话音未落,陆相低垂的眼眸微微一动。他略微抬起头,不动声色地瞥了御座上的皇帝一眼,又迅速收回目光。

其余大臣则交头接耳,认真商讨。期令旧四六姗起30

历来帝王兴修陵寝,皆为在位时必须完成的大事一桩。而这位御座之上的帝王向来殚精竭虑,以百姓社稷为重,屡次驳回修建陵寝的请求。

如今云中道税制改革初成,确是好事一桩,皇帝终于肯兴修陵寝,说明他因此事心情上佳;而修建皇陵耗资巨甚,操作空间繁多,对礼部、工部和户部而言,皆是天大的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