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平衡折中(2 / 2)

捕君心 一孤灯 1645 字 15小时前

察觉到他的目光,萧承烨蓦然转头,疑惑地与他对视。

楚祁对他挑了挑眉,随即将目光扫向薛仲和陆税官,开口道:“请二位大人稍作歇息。”

陆税官和薛仲应声,意犹未尽地转身对着上座行礼,随后退回自己的座椅,坐下饮茶。

“二位大人所言,其实都在理。”楚祁语气温和,“在此项政令中,户部的考量在于监督,而地方的重点在于执行。若监督过严,地方难以施展;若执行不当,监督又失去意义。二位大人出于各自立场,寸步不让也在情理之中。”

他似笑非笑地看向萧承烨,继续说道:“正好,在场之人中有一位,既不属于地方,也不属于朝廷,不妨听听他的意见。”

云中道的官员们闻言,立刻明白他说的是谁,目光纷纷投向萧承烨,神情变得耐人寻味起来。

他们自是知晓这位世子的来历,正因如此,才愈发轻视——纵然出身广陵侯府,但在当朝太子面前,也不过是个地位稍高的男宠罢了。除了以色事人,最多像他父亲一样会舞刀弄剑,对朝堂政事还能有什么见地?

想到这里,钟节度使和陆税官不动声色地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不同程度的鄙夷,显然是都觉得楚祁强行让自己的男宠在政务上露头,未免太过色令智昏!

萧承烨显然察觉到了这些异样的目光,也知道这些目光背后的含义。但他仍旧神色如常地站起来,脊背笔直地拱手道:“既然殿下有令,臣只好班门弄斧。”

楚祁点点头,语气平和:“世子请讲。”

萧承烨缓缓扫视堂内众人,不疾不徐地说道:“愚以为,此事当以平衡为要,既要确保政令推行,又要避免地方执行困难,需行折中之策。”

此言一出,地方官员们的面上都隐隐露出不耐之色:平衡?折中?这些道理谁不懂?关键是如何平衡、折中,这才是重点。难道这位世子以为仅凭几句空泛之言,就能轻易化解双方的争执?

萧承烨恍若未见众人神色,继续说道:“对于大额用度的界定,因涉及州、府、县三级,故应针对各级情况分设限额。据方才两位大人所言,对于云中道而言,设置万两白银为州一级限额或较为适宜,而各府则降至三千两,县级则以五百两为限。”

他看向陆税官,沉稳道:“至于报审流程的确定。对于天灾人祸的紧急用度,可事急从权,先行使用,随后再经节度使府向户部上报详细用度,以免贻误时机。”

他顿了顿,环视堂内,又道:“而其他大额用度,州一级的须直接向户部呈报,府、县两级的则由节度使府预审,筛选出较大额的呈报户部,其余则由节度使府审回先行使用,再定期向户部呈报账目。”

节度使府府衙的文书奋笔疾书,才勉力跟上他的语速。待他最后一句说完,文书长舒一口气,甩了甩酸痛的手腕。

正堂内一时寂静无声,地方官员目瞪口呆。贺朝霖瞪大眼睛看着萧承烨,心中暗叹:这便是京城贵胄与自己这等寻常百姓的区别么?

楚祁直起身,笑意盈盈地对着萧承烨说道:“世子辛苦了,请入座。”又转而看向陆税官,问道,“不知陆大人以为如何?”

陆税官张了张口,想要反驳,却发现对方的提议已妥帖地堵上了自己方才指出的所有漏洞,令人无从辩驳。

他下意识地转头看向钟节度使,只见对方眉头微蹙,对着自己微不可察地摇摇头,于是只好起身拱手,对楚祁说道:“世子所言,确实周密,臣无话可说,五体投地。”

楚祁点了点头,又转向薛仲:“薛大人以为呢?”

薛仲笑吟吟地站起身,拱手道:“世子深谋远虑,既顾及户部之责,又体恤地方之难,臣以为此策甚佳,十分赞同。”

楚祁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颔首说道:“既是如此,就请节度使府按照世子方才所言,拟定一个大额用度的审用流程吧。”

“是。”钟节度使连忙起身应道。

楚祁扫视堂内众人,语气稍显宽慰:“诸位都辛苦了,今日便到此为止吧。”话音刚落,他站起身来,脚步轻快地迈出正堂,萧承烨和薛仲紧随其后而出。贺朝霖犹豫片刻,还是迈步跟了上去。

云中道的其余官员也陆续告退,堂内只剩下钟节度使和陆税官二人。

陆税官苦着脸走上前来,对钟节度使拱手道:“世子所言,实在无懈可击,下官确实无从辩驳,还请节度使大人恕罪。”

“这不怪你。”钟节度使摆了摆手,看向几人离去的方向,神色复杂地叹道,“怪只怪,殿下身边,还真是藏龙卧虎……”

陆税官感慨道:“下官也未曾料到,那薛仲如此能言善辩也就罢了,毕竟是个状元郎;可一个武将家出生的小子,竟也能有这般见地。”

说到这里,他抬眸看向钟节度使,试探着道:“大人,其实世子提出的想法,已经代替户部作出了让步,并给予了节度使府较大的自主权,咱们是否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