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1 / 2)

汴京如意小食店 酥盏 28292 字 21小时前

第51章 裴府一游、月团礼盒唐锦没从……

唐锦没从姜如意脸上看出些什么,这才失望的低下头去,继续舀碗里的银耳吃。

她听说,裴少尹前脚去了张学士的府邸,后脚庄三娘就被送走了。

依唐锦觉得,照裴少尹那样清冷的性格,平日未必会理会这些旁的,这一回竟然亲自去了张学士府,这举动实在引人遐想。

唐锦见姜如意的神色如常,只得收起了八卦的心思,然后又好奇的朝架子上那月饼盒子指指:“姜小娘子这是在卖中秋月团吗?”

姜如意顺着她指的方向,回头朝那展示架上看过去,然后点了点头。

自从食店的菜牌换成小竹册子之后,姜如意把这展示架也重新规整了一遍,如今,用来摆放店里新推出的菜品。

此次中秋节,她将之前的菜品都撤了,在架子中放上了中秋月团礼盒。

这展示架正对着小食店的门,客人们进来一眼就能看到,位置十分的显眼。对于这食店内的广告位,姜如意觉得自己的创意相当不错。

她转过头来朝唐锦笑笑:“的确是中秋月团,里面的馅料除了往年惯常见的,还有蛋黄莲蓉馅的,唐小娘子待会儿走的时候,一定要带两盒回去尝尝。”

唐锦听说竟然有自己没吃过的馅料,连忙答应了一声,又朝那精美的月饼盒上多看了几眼,然后才将视线收回来。

她朝食店四周看看,忍不住又感叹道:“真羡慕姜小娘子你,每日开着这间小食店,实在是自由自在的,不像我。”

姜如意看着唐锦这副惆怅的表情,倒是忍不住眨眨眼睛:“今日唐飞又没陪你一起?”

唐锦用手托着下巴,点了点头,情绪不高的“嗯”了一声。

她说道:“姜小娘子不知道,自从上回山匪的事情之后,我总觉得唐飞对我的态度怪怪的。若说哪里奇怪,又说不上来。”

一提起唐飞,唐锦难得的一改那笑嘻嘻的模样,明眼可见的带了些难过。

姜如意想着往日唐飞看着唐锦的眼神,心里面早有一些猜测。

她朝唐锦问道:“我之前就想问你,你和唐飞都姓唐,你们两个人是远亲,还是只是巧合?”

唐锦“咦”了一声:“我没告诉过姜小娘子吗?”

她见姜如意摇头,想起小时候的时候,兴致才高起来:“唐飞的父亲是我大伯家中幕僚,我幼时初到汴京城,那些贵女们都嫌我是土包子,不愿意跟我玩,我便赌气躲在大伯家里,哪都不去。”

“唐飞的年纪比我大不了几岁,见我一个人闷在府里,便说带我去外面的市集逛逛,我却说想去后山爬树。”

唐锦想到当时,唐飞那明明年纪不大,却摆出一张严肃的脸,在听到自己的话后,露出一副吃惊又无可奈何的表情,忍不住笑了起来。

姜如意听着她这描述也笑了,好端端的一个娇美的小娘子,嘴里面却嚷嚷着要去爬树,恐怕谁听了都会觉得惊讶。

姜如意问道:“后来呢,唐飞还是带你去了?”

唐锦笑着点点头:“那天我俩在后山爬了一下午树,玩累之后不小心睡着了,等夜里,我大伯举着火把带着护卫们找过来,把我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唐飞也跟着我一起挨了罚。”

“后来我才知道,他恰好跟我同姓,所以就缠着大伯答应,让唐飞当我的侍卫。”

这样说起来,便真是冥冥当中的巧合了。

姜如意意味深长的看向唐锦:“你和唐飞果真是有缘。”

唐锦也笑笑,回忆起幼时的事情,明显心情变得愉快了不少。她又同姜如意叽叽喳喳的说了些幼时的事情,感觉心里面重新变得畅快了起来。

等吃完付过银钱,唐锦又点名要吃那有蛋黄莲蓉馅的,姜如意给她装了两盒,目送着唐锦抱着月饼盒子离开。

开封府衙门里,唐锦一迈进大门,就跟迎面而来的唐飞撞上。

唐锦怀里抱着刚买回来的月饼,急着向大伯献宝,高高兴兴的朝他问道:“唐飞,我大伯现在在书房里吗?”

唐飞看着唐锦笑吟吟的表情,先点了点头,又看一眼她怀里抱着的月饼礼盒,有些纳闷的看过来:“今日这是去了糕点铺子?”

唐锦摇摇头:“不是从糕点铺子买的,是从姜记里买回来的。不跟你说了,我去找大伯,瞧瞧姜小娘子做的这中秋月团好不好。”

唐锦说完之后,脚步匆匆的朝书房方向走,没注意到唐飞听见姜记两个字,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神变得暗淡了一些。

书房里,开封府尹正和裴昭、王属官并几名衙役,商议中秋节城中巡查的事情。听到唐锦风风火火的推门进来,满屋子人皆抬头朝她看过去。

唐锦声音里透出兴奋:“大伯,看看我买了什么回来?”

开封府尹已经吩咐完了事情,见唐锦进来,摆摆手让众人自便。他自面前端起茶盏来喝了一口,然后就好奇的朝唐锦递来的月饼礼盒上看去。

开封府尹只看了一眼,便惊讶道:“好精致的心思,这是你刚刚从外面买回来的?”

唐锦笑眯眯的点头:“是啊,大伯也觉得漂亮吧?听说里面的月团除了甜馅的,还有蛋黄莲蓉馅的。”

开封府尹想了想:“听起来,怎么似乎是咸口的?如今这城中铺子做的糕点,当真是越发的有巧思了。”

裴昭听到咸口的月团,下意识的抬起头来,视线落到唐公手中那锦盒上,果然,在角落的位置,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姜字。

开封府尹跟唐锦说完了话,又转头朝裴昭看过来:“从谦,你看看这月团礼盒,是不是做的极有心思?”

裴昭点了点头,唇角微微朝上弯起来些许:“嗯,的确是精致讲究,想必味道也很好。”

……

食店里,姜如意送走面前那位客人,伸手捏了捏发酸的脖子。

刚刚那位中年郎君,一下子订了八套中秋月团礼盒,姜如意先给客人说明了馅料的不同,又仔细问清楚客人都要什么馅的,然后替他装好了礼盒,将全甜馅的和混合馅的区分清楚了,分别交给客人。

等忙完了这一单大生意,姜如意笑盈盈的收起了银钱,继续坐在柜台后面休息。

“请问,可是姜小娘子?”

裴管事走进店门里,先张口问了一句,又打量了几眼姜如意。

姜如意看着眼前这位陌生的客人,有些纳闷的朝他点点头:“是,客人要吃些什么吗?”

裴管事看着面前端秀明媚的小娘子,连忙从脸上露出来个亲切的笑容,他答道:“是我家阿郎让我来问问,过两日便是中秋了,小娘子这里卖不卖月团礼盒?”

姜如意听见这位管事是来买月团的,笑着点了点头:“这倒是巧了,如今正好有月团礼盒卖,请问尊主人要买几盒,是要全甜馅的?还是试试本店特别推出的蛋黄莲蓉馅的?”

管事这会子已经看见了架子上摆的那中秋月团礼盒,倒是没想到,小小一间食店,卖的礼盒竟然如此精巧,自己从前未曾见过。

又想着自己刚才好好打量过这间食店,入眼先觉得干净整洁,难得又几分清雅,难怪阿郎平日里喜欢来这里吃饭。

裴管事想到这里,看向姜如意的笑容里,就越发亲切了些。

他想着出门前阿郎的吩咐,说道:“就要那特别推出的蛋黄莲蓉馅的吧,有劳姜小娘子。”

姜如意听管事说完,点了点头,将月团礼盒装好递到他手里。

这管事付完银钱,却不着急走,而是又再次朝姜如意看过来。

姜如意问他:“客人还有别的事情吗?”

管事想了想才开

口说道:“我家阿郎平日里十分喜欢姜小娘子这里的吃食,想着府中厨子做的菜,不合阿郎的胃口,故想请姜小娘子去府上一趟,指点一下厨子的手艺,不知姜小娘子意下如何?”

姜如意听完面前这位管事的话,有些意外的朝她看过去:“请问尊主人是?”

管事连忙回答:“便是开封府的裴少尹,想来姜小娘子应该认识。”

姜如意听闻是裴少尹府上的管事,觉得更意外了。那位裴少尹平日里冷冷清清的,谁想到家中管事,竟然是位话唠?

姜如意想也不想就拒绝:“尊府上的厨子,想必都是正统出身,亦或是花重金聘请来的,我这间小小的食店,实在不敢与之相比,多谢管事抬爱,还是请回吧。”

姜如意这拒绝的话才刚一出口,就见管事一张脸上的表情变得苦涩起来,声音里面似乎都带上了涩意。

“实在不瞒姜小娘子,家中郎君和娘子走的早,只余下阿郎一人,平日里饮食起居皆照顾不周到。如今好不容易见阿郎喜欢姜小娘子这里的吃食,所以便想请姜小娘子,过府指点几句。”

他见姜如意不说话,紧接着又叹了口气:“如今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别家皆是骨肉团圆,只有我家阿郎形单影只,孤零零的一个人……”

裴管事一边说着,一边表情悲伤的看向姜如意,甚至还抬手擦了擦眼角泛起的泪花。

姜如意抿了抿嘴,想到后院里那没还回去的帕子,轻轻叹了口气。罢了,去一趟也没什么。

她朝管事点点头说道:“劳烦管事稍等,我稍换件衣服,就同管事去一趟。”

裴管事连忙点了点头,又拿袖子沾了沾眼角,目送着姜如意走向后院。

姜如意进了后院里,给阿芍和齐飞嘱咐了一声自己要出去,又忖度着时间,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回来。

等交待完了之后,她进屋将那帕子拿上,然后重新朝前面走去。

……

裴府的距离,同姜如意想的差不多。不到一柱香的工夫,姜如意就透过马车的帘子,遥遥见到了裴府的大门。

等马车在门口停下,管事殷勤的请姜如意进了府门,又吩咐人去通知阿郎一声,说姜小娘子来了。

等那小厮飞快的离开,管事才抬起头来,朝着姜如意笑笑:“厨房在宅子西侧,请姜小娘子随我来。”

姜如意点头说了句“好”,然后随着管事迈步,朝西边方向走。

雕梁画栋的回廊下,姜如意边走边随意打量着裴府中的布置,府中种了不少青竹,如今虽然已经过了秋分时节,但那竹子依旧笔直苍翠,竹叶也很挺立,随着庭院里的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

回廊上面用油彩勾着松柏并菊、莲花等吉祥纹样,一眼望过去只觉得富贵迷人眼,让人感到奢华大气,倒是不符合那位裴少尹的性子,想来是从前就有的。

再看庭院中的假山奇花,远处池塘里面种着荷莲,姜如意将目光收回来,对比一下自己那小院子,暗中在心里面羡慕。

前面带路的管事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姜小娘子,厨房到了。”

姜如意面上保持着微笑,朝管事点点头:“劳烦管事带我进去。”

当两人一起迈进厨房里,就见厨子们已经排着队站好,一个个低头屏息,等着听姜如意的教诲。

姜如意先打量了一下眼前厨房的环境,灶台窗案皆十分干净,旁边架子上还摆着今早刚送来的蔬菜瓜果,皆十分的新鲜。

姜如意又问了平日厨房中常做的吃食,忖度着裴昭的口味,给厨子们说些改良的做法。

“裴少尹不喜欢吃太甜的,所以糕点之类可以少做些,或者改成咸口的。辣的也要少做,若是怕滋味上不够,可以将茱萸换成花椒。”

“日常里做的吃食,少些炖煮的蔬菜,可以改用炒锅炒至断生,这样既能保持清脆的口感,看起来也比炖菜要好看,让人更有食欲些。”

厨房里的众人听着姜如意的话,不仅厨子们,连裴管事都连连点头,觉得这位姜小娘子说的实在有道理。

姜如意迎上众人的目光,忍不住一阵失笑。她将自己带来的月团分给几人,请大家尝尝味道。这月团没有装在锦盒里,但是姜如意一拿出来,瞬间吸引了在场几人的目光。

等到姜如意走出了厨房,厨子们看向这位姜小娘子的眼神里,全都充满了敬佩。

裴管事回味着刚才那蛋黄莲蓉馅的月团,看姜如意的眼神,也跟那些厨子们一样。他如今总算知道,阿郎为什么爱去姜记吃饭了,姜小娘子做的吃食,是真的好吃啊。

管事笑呵呵的谢过姜如意,又带着她照着原路返回,然后沿着回廊朝前走去。在穿过一处月洞门的时候,姜如意抬眼,恰好看见了庭院中,长身而立的裴昭。

他今日穿了一件岱青色的袍子,或许是因着在家中,所以没有束冠,比往日多了几分随意。

管事唤了一声“阿郎”,然后快步的转身离开。

姜如意朝裴昭看过去,发现他也正朝自己看过来,一双桃花眼中带着几缕暖色。

姜如意朝他打招呼道:“裴少尹。”

裴昭已经迈步走了过来,他看着姜如意,先张口道谢:“劳烦姜小娘子,今日来府中一趟。”

姜如意摇了摇头,方才在厨房里,她见厨子们听自己说话的时候,神情都很是认真,显然是真的关心这位裴少尹的身体,料想他平常必是对府中下人十分宽和。

姜如意朝他摇了摇头:“裴少尹不必客气,反正也不耽误什么,倒是能有机会忙里偷闲,其实也不错。”

裴昭听着姜如意语气里的轻松,显然不觉得管事请她来这一趟有些唐突,自心里默默松了一口气。

他说道:“既然来了,便让某陪姜小娘子在府中逛逛吧?”

姜如意有些意外的看向他:“是否有些不合适?”

裴昭笑笑:“不妨碍的。”

听他这么说,姜如意也点点头,两人继续顺着长廊朝前走。

方才跟着管事走的匆忙,这会儿却能放心大胆的看,姜如意瞧着这府中的一草一木、亭台楼阁,只觉得大饱眼福。

等走累了,裴昭陪她在凉亭里坐下,有小厮端上两杯竹叶饮。姜如意看着面前那热气腾腾的饮子,有些惊讶的朝裴昭看过去。

就听裴昭轻声解释道:“方才特意吩咐让厨房里煮的,姜小娘子尝尝味道如何。”

姜如意点了点头,端起杯子略吹了吹上面的热气,低头喝了一口。

裴昭亦拿起杯子喝那竹叶饮,紧接着开口说道:“这竹叶饮,某之前也让厨房里煮过几回,却总觉得不如姜小娘子煮的好。”

“是吗?”

姜如意眨眨眼睛,听了他的话,又低头喝了一口,紧接着也思索着点了点头:“似乎,的确是如此?”

姜如意颇有些得意的看一眼那饮子:“裴少尹也不必责怪府中的厨子们,或许,是因为我煮的格外好喝些?”

这带了些玩笑的话说出口,姜如意自己先笑了起来,裴昭看着她,眼眸中也露出了笑意。

姜如意恰好抬起头来,正被那笑容晃了一下眼睛。

只觉得,眼前君子如玉,如暖阳初融冰雪。

第52章 中秋登高、月羹庭院四周有风……

庭院四周有风吹拂而过,院墙下的青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姜如意低头喝一口竹叶饮,突然想起今日来裴府,是要将帕子还给他,她连忙将杯子搁在桌上,拿出帕子朝他递过去。

姜如意说道:“这是裴少尹上回留下的帕子,已经

洗干净了,请少尹收好。”

裴昭自竹叶饮上抬起目光,朝姜如意看过来,然后才点点头,伸手接过从姜如意手中递过来的帕子:“姜小娘子不必客气。”

姜如意松了一口气,压低了声音:“还有,上次的事情,多谢。”

裴昭又想起当时在寺里的时候,姜小娘子说的那番话来。

虽然姜氏夫妇双双离世,但听姜小娘子回忆起来,言语间皆是欢笑和暖意。

裴昭拿过帕子的手指稍微握紧了一些,这帕子上带着一股皂团的味道,淡淡的,散入到周围的空气中,带着股若有似无的清香。

裴昭略垂了垂眼帘,片刻之后,方才出声:“上回听姜小娘子回忆起父母来,某觉得十分歆羡,所以姜小娘子不必道谢。”

这话里添了几分寂寥之意,若是深究起来,怕是有逾矩之嫌。

姜如意只得默默的低头,喝了一口竹叶饮。这杯子里的竹叶没有滤出来,有好几片已经沉到了杯底,最上面只飘着两三叶,稀稀疏疏的。姜如意喝完一口,将那杯子放下。

裴昭突然间向前探了探身子,姜如意留意到他的举动,颇有些讶异的自桌上抬起头来,朝他看过去:“裴少尹这是?”

姜如意的话刚问出口,就见他伸手朝自己脸上指了指:“这里,沾了一片竹叶。”

姜如意也感觉到自己嘴边沾了东西,她连忙伸出手,将那片细竹叶摘下来,感觉脸上稍微有些发烫。

她强装淡定的朝裴昭点了点头:“多谢裴少尹提醒,还有吗?”

裴昭摇摇头:“已经没有了,姜小娘子不必客气。”

裴昭说话间,已经重新端正身体坐了回去,言语间却带上了抹淡淡的笑意。

裴昭垂目看一眼自己面前那杯竹叶饮,感觉鼻间缭绕着一股淡淡的竹叶香,同自己这杯有些许的不同,那股竹叶味道中,似乎沾染上某些口脂的甜味,若有似无的钻入鼻孔中。

姜如意看着端端正正坐回去的裴昭,视线下意识的朝他看过去,脑袋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刚才那一幕。

她之前倒是没有留意过,刚才离得近了才发现,这位裴少尹的双眼皮褶平窄而浅,平时看起来冷清清的,但若是他自上而下的朝人看过来,那双桃花眼却深邃勾人,让人看了就移不开视线……

姜如意轻咳一声,连忙拿起杯子来,遮一遮脸上热度。

等这杯竹叶饮喝完,姜如意估摸着时间不短了,起身告辞离开。

裴昭见状,也跟着起身,声音已经恢复了平时的平静舒朗:“某送姜小娘子出去。”

姜如意却摇摇头,朝裴昭说道:“裴少尹请留步,我自己出去就好。”

裴昭想了想,便也不强求,只温言说道:“那让管事给姜小娘子准备马车。”

姜如意点了点头,等出了花园,管事急忙朝二人走过来。

姜如意随着管事一起朝裴府外面走,等到了门口,她又突然停下,想了想朝管事说道:“今日在府中,我见蔬菜花果皆十分新鲜,想来贵府厨房中做出来的吃食,在味道上必定不差。”

“只是食者讲究五味调和、色香味俱全,贵府虽然处处都好……但毕竟有些冷寂了。”

姜如意说到这里,抿一下嘴:“依我觉得,贵府可以在陈设上花些工夫,装饰的喜庆些,人看了觉得心情舒畅,饮食上自然也能吃的多些。”

管事听的连连点头:“姜小娘子的话很有道理,多谢小娘子来这一趟。”

姜如意连忙摇摇头说不必客气,自己这也是收人钱财,替人想的周到些罢了。她将话说完之后,这才转身上了马车,朝食店方向驶去。

……

“小娘子回来了。”

食店门口,阿芍一看见姜如意从马车中下来,立刻快步迎了上来。

她满脸兴奋的看着姜如意,叽叽喳喳的问道:“小娘子今日去裴府觉得如何?那里是不是又大又漂亮,而且还有不少婢子和小厮?府中的厨房大不大?”

姜如意听着阿芍这一连串问题,心头仅剩的那两分不自在,也飞快的消失无踪。

她同阿芍一起迈进了食店,先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耐心的回答道:“的确是又大又漂亮,不过府中却没有看见婢子,小厮倒是瞧见几个,厨房也大,顶咱们这里的三个呢。”

阿芍惊叹一声:“那么大的厨房,能放下多少吃食啊?真不愧是少尹府,光听着就觉得气派。”

姜如意听着阿芍的话,忍不住笑了起来。她看一眼自己这食店和后面的小院,嗯,小是小了点,但也算得上干净宽敞不是?挺好的,她不羡慕。

姜如意和阿芍说完话,见食店里这会儿的客人不多,自己出去这一趟却有些疲惫。她让阿芍和齐飞两人盯着食店,自己回房间里略微躺躺。

等到快中午的时候,姜如意才从塌上起来,听着自前面传来的热闹声,姜如意脸上露出个笑容,不紧不慢的朝前面走去。

……

中秋节这日,徐修抱着一坛酒迈进裴府的大门,当看见周围张灯结彩的装饰时,立马从嘴里“咦”了一声。

“咦,裴从谦,你这府上怎么看起来比平常喜庆了不少?”

徐修很是纳闷的朝裴昭看过去,一边说着,还一边伸手朝四周指了指。

裴昭轻抬了一下眉,对着他问道:“是吗?”

徐修看着裴昭这副装傻的样子,从嘴里面“嗤”了一声,然后也摆摆手,不去深究这件事情。

他说道:“不过喜庆些也好,你这府里平常冷冷清清的,如今快要到深秋了,我每次来都觉得冻的慌。”

裴昭看着徐修这副笑嘻嘻的模样,懒得回他,只淡淡的开口道:“你若是觉得我这里不好,自去城中那些酒楼中便是。”

徐修一听他提起“酒楼”来,倒是来了兴致。

他将怀里抱的那坛酒往桌上一放,满脸得意的说道:“这可是我费了好大力气,才从城外弄来的。今日中秋佳节,我怕你一个人待着无聊,所以特意来陪你一醉方休。”

裴昭看着那只酒坛,原本已经微微皱起眉头来,不过听完他说的话,紧皱的眉头倒是又松缓下来。

他将手中的案卷放回架子上,只用一双眼自他脸上扫过:“一醉方休?就凭这一坛,怕是不够。”

徐修听他这样说,揉着鼻子笑起来:“不够就不够,若是今日不醉,正好去外面赏月,今日城中必定十分热闹的。凤箫声动,玉壶光转①,啧啧啧。”

裴昭听着徐修话里的笑意,亦自垂目笑笑,他吩咐人拿来两只酒杯,然后伸手拍开酒封,将清冽的酒液朝杯中倒去。

……

傍晚,姜如意将今日的月饼礼盒卖完,然后就提前关了店门,准备带阿芍和齐飞两人出去逛逛。

阿芍手里面提着盏灯,齐飞拎着个大食盒,等姜如意关上了店门,两人一齐朝她看过来。

姜如意迎上二人期待的眼神,忍不住笑了起来,她开口说道:“门关好了,走吧。”

阿芍听见姜如意的话,高兴的欢呼了一声,连齐飞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姜如意看着这二人兴奋的模样,心情也被他们感染,高高兴兴的带着两人朝外面的街上走去。

今日的街道同七夕那日不同,虽然街上也有许多游人,但是摆摊的不多,连灯光似乎都压暗了几分,仿佛今日不敢与明月争辉。

姜如意三人沿着街道,只略走了走,然后就前往早就选好的地方,登高楼望月。

今日的清月楼十分热闹,早在前几日里,清月楼就宣布开放酒楼中最高的一座,供游人们随意登高赏月。

姜如意将带来的月团礼盒交给清月楼管事,管事见到那精致的锦盒,先惊叹着称赞了一番,姜如意笑着谦虚几句,然后就带着早已经迫不及待的阿芍和齐飞,顺着楼梯来到三层。

今日来登高赏月的游人不少,好在姜如意三人出门的时间早,先一步寻到处好位置。

周围的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从这个位置望出去,只见街道和汴河美景尽收眼底。天上一轮圆月静静悬挂在空中,清朗的月光倾泄而下,将四周照的格外明亮。

越过栏杆往下看,只见万家灯火摇曳,底下的汴河如一道银练,蜿蜒环绕过整个汴京城。

姜如意抬头对着那轮明月望望,看着眼前这番美景,不由自主的自心里感叹。

就听阿

芍小声的从后面说道:“小娘子对月许个愿吧?”

姜如意听到她的话,转头朝她看过去,就见不止阿芍,连齐飞都朝自己点了点头。

姜如意迎上二人的注视,颇为感慨的笑了笑。每逢中秋的时候,本朝人多是对月思乡,祈求家人团圆,只是自己如今孤身一人,再看看身后的阿芍和齐飞,好像也跟自己差不多。

既然没有家人,姜如意索性祈求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能健健康康,日子过的顺遂平安。另着,希望食店能生意兴隆,保佑自己以后开间大食店,最好还能买一处院子,不求像裴府那样奢华的,只要住着宽敞舒服就好。

等许完愿之后,姜如意又认真的对着月亮拜了拜,想着自己刚才许的那些愿望,不管能不能实现,光想想就觉得心情甚好。

姜如意又倚着栏杆欣赏了一会儿月色,然后就让阿芍和齐飞找地方坐下吃东西。

阿芍欢呼了一声,连忙找了处空着的位置坐下。

此番中秋节,清月楼准备的十分妥帖,虽然是露天的地方,但桌椅俱全,不过餐具却是没有的。

姜如意让齐飞将那大食盒放下,从里面拿出瓜子、蜜煎、糯米糕和月饼来,又拎出一小罐月羹,连碗都是成套带出来的,正是姜如意夏天买的那白瓷花盏。

姜如意将这带碗带托盘的白瓷花盏摆在自己和阿芍面前,连齐飞面前也摆了一只,齐飞本来还想开口拒绝,却被姜如意和阿芍用眼神制止了回去。

姜如意说道:“今日中秋节,碗盏自然要讲究些,就用这个,不准拒绝。”

阿芍同意的点了点头:“就是啊,这么漂亮的碗,换成旁人还没有呢。”

齐飞无奈的看了一眼那细腻精致,却带着浓浓闺阁气的白瓷花盏,被姜如意和阿芍两人逼着,只好点了点头:“好。”

姜如意笑了起来,她将小罐子里的月羹倒出来,给三只碗里都倒满。

这月羹是用藕粉和桂圆、莲子,再加上贻糖做的,藕粉的口感柔滑细腻,莲子去掉了里面的苦芯子,入口十分清甜,桂圆和贻糖皆是甜丝丝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还带着股淡淡的藕香。

这样一食盒的吃食,将面前桌子摆的满满当当,瞬间吸引了周围游人的目光。

当下便有小娘子带着婢子走过来,好奇问这月羹是从何处买的,那月团竟然如此精致漂亮,咦,里面的馅料竟然是自己从未见过的?

这样过来好奇询问的,还不是一个两个,姜如意都笑着一一回答。

“这却不是买来的,而是自己食店中做的,小娘子若是感兴趣,往后可以去姜记看看。”

又说这月团却是不卖了,过了中秋节,这月团就从佳节糕点变成了普通糕点,价格上便要低上不少,再就是做起来也麻烦些,不如明年中秋再做。

姜如意说完了之后,又顺便宣传了一波食店,说距离这里不远,客人有空可以去看看。等来问的人陆陆续续离开,姜如意才笑盈盈的回过头来,继续拿桌上的月团吃。

渐渐的,夜里开始起了风,人便觉得有些冷。好在姜如意有先见之明,她和阿芍身上都披了斗篷,此时风吹在身上,倒是不觉得很冷。不过周围登楼赏月的人,逐渐开始多起来。

等又赏了一会儿月,姜如意见带来的东西吃的差不多了,周围游人也开始挤挤挨挨起来,她将杯碟碗盏收拾好,叫上阿芍和齐飞,三人朝楼下走去。

夜晚秋风瑟瑟,汴河两侧开始有河灯燃起来,星星点点的一点红光,自河水里摇曳着飘向远方。

姜如意带着阿芍和齐飞,沿着河道慢慢走着,就见一棵大树底下,有个卖灯的小摊贩看了过来:“小娘子可要买盏河灯?”

姜如意看着那用羊皮做的小河灯,倒是当真有些意动,她又转头朝河里看了一眼,然后点点头:“就要三盏,劳烦再要一支火折子。”

等从小贩手里接过河灯和火折子,姜如意转身给了阿芍和齐飞一人一个,自己也拿着一个,三人一起来到了河边。

阿芍问道:“小娘子,要不要在这河灯上写些什么?哎呀,咱们好像没有笔。”

姜如意听着阿芍懊恼的声音,朝四周看了看,才发现不少河灯上都写着字,有些是名字,有些是庆祝中秋之类的祝贺词,竟然还有在上面题诗的。

姜如意弯起眼睛来笑了笑,朝着阿芍说道:“没有笔就算了,反正方才也对月许过愿了,想必刚才那地方,比这水里要离天上近些。”

阿芍想了想,也认真的点点头:“小娘子说的有道理,肯定是对月许愿最有用。”

姜如意见阿芍不再纠结写字的事情,用火折子将手里的河灯点燃,等阿芍和齐飞也将灯点燃之后,她轻声说了一句“放吧”。

三人在水边弯下腰,将这盏小小的羊皮灯放入河水里,目送着它顺流而下,同其余的灯盏一起飘远,众多星星点点的河灯,浮满了水面。

不远处的街道上,传来徐修意外的声音:“裴从谦,你今日酒量不错啊,不但没有喝醉,而且还有力气出门赏月。咦,你这是要去清月楼登高?你走慢点,等等我。”

裴昭听着身后徐修的絮絮叨叨,有些无奈的放慢了脚步,他视线投向一旁的汴河河道,紧接着猛然顿住了步子。

只见灿如繁星的汴河旁边,一道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似乎若有所感,姜如意也恰好抬头,朝裴昭的方向看过来。

两人自夜色中遥遥对望,汴河中的小羊皮河灯闪烁摇曳着,同时照亮了两人的眼眸。

在这灿烂的灯影中,姜如意先是惊讶的睁大了眼睛,紧接着朝着这边明媚一笑。

而裴昭持续了一晚上的焦躁心情,也神奇般的平静下来,他亦弯起了嘴角,含笑着遥遥对她点了点头。

第53章 棉帘子、汽锅鸡中秋节之后,……

中秋节之后,时节彻底进入到了深秋,来食店中吃饭的客人们越来越多,从上午食店开门,来吃砂锅煲的客人便络绎不绝,一直持续到晚上,店里的人才变得少些。

热热闹闹的食店中,总有客人一边吃着热腾腾的砂锅,一边朝着姜如意感叹:“姜小娘子这食店里的砂锅煲,怎么总是吃不够呢?”

依着客人看来,这砂锅里的食材都是常见的,乍看之下,也不见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只要吃上一口,就觉得汤鲜肉嫩,满口生香,在别处都吃不到这滋味。

姜如意站在热热闹闹的食店里,听着这位客人的感叹声,忍不住笑笑:“客人想必也发现了,本店用的砂锅同别处都不一样,看上去要小些,每一锅都是单独炖的,味道上,自是跟从大锅里炖出来的不一样。”

“另着,这食材从挑选到处理,都有各自的讲究,就比如这鸡腿,要选鲜嫩和瘦的,若是太肥了吃着就腻了。羊肉却可以选丰腴些的,最好带些筋和软骨,在砂锅里慢慢炖煮软烂,吃起来香浓劲道,口感和味道最好。”

“至于处理上,有些要提前焯水,有些却要用油煎过,再将各种味道不同的食材全都码进一只砂锅中,炖出来的滋味相互交融,口感却各不一样。客人们吃着,自然就觉得好了。”

这客人听着姜如意的话,忍不住连连点头,说怪不得姜记这砂锅煲如此美味,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在里面。

客人点头之后,又称赞姜小娘子实在是细心,难怪别家都比不上。

姜如意又笑着说如今天气冷了,食店里热热闹闹的,一群人都在食店里吃饭,所以觉得格外香不是?

等和这位客人说完话,姜如意才笑着转身回了柜台,琢磨着最近两个月的收入,笑容越发灿烂了起来。

下午,等客人少些的时候,姜如意就带着阿芍和齐飞一起,在食店里挂帘子。

如今天气冷了,夏天里用的那帘子便不隔风。虽说平日里关窗户,但是一早一晚的,仍然有冷风顺着窗缝飕飕的冒进来,依姜

如意估摸着,等再过半个来月,这钻进来的风会更凉些。

因此,姜如意趁着有空的时候,去外面买了一批厚实的棉帘子回来。

桌子旁边,姜如意和阿芍正仰起头,看着齐飞站在桌子上,将上面那薄帘子摘下来,然后挂了厚实的帘子上去,然后继续摘下一扇的。

阿芍从底下递新帘子,齐飞挂上,姜如意则是把摘下来的帘子拢好,三人如此配合着,速度竟然不慢。

阿芍从嘴里面说着:“低了低了,再往上挂一些,不然容易蹭到客人胳膊。”

齐飞听了她的话,又将那帘子往上拎了拎,阿芍抬起头来看看,然后满意的点点头:“高度正好。”

姜如意看着这一排高度相同的棉帘子,有些意外的朝阿芍看看。她从前还没发现,阿芍竟然还有些强迫症,嗯,这帘子挂的整整齐齐,看着当真舒服。

姜如意这样想着,索性由着阿芍指挥齐飞。

等将所有的帘子都换完,姜如意和阿芍一起将拢好的帘子搬到后院去,打算有空洗干净收起来,然后又赶紧走回来将桌子擦干净。

三人忙完了之后,坐着休息了一会儿,看着新换上的厚实的小帘子,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一下子变得暖和多了。

阿芍转头朝姜如意问道:“小娘子,我感觉这会儿也没有风啊,怎得换了这新帘子,浑身都似暖洋洋的?”

姜如意瞧着阿芍这副疑惑的表情,笑笑说道:“虽然人的感觉很重要,但是视觉也同样重要。咱们换了这厚帘子之后,虽然上温度没有变化,但是从视觉上却觉得暖和,所以才会觉得身上暖洋洋的。”

“不过,这只是因为刚刚换了帘子的原因,等看习惯了就觉不出来了。”

阿芍“哦”了一声,仔细想了想小娘子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三人正休息的时候,外面正巧来了个卖水果的,站在门口叫卖。

姜如意走出去看了看,发现对方挑着的竹筐子里,竟然放了不少个儿大、表皮光亮的红皮石榴。

卖石榴的小贩见姜如意走出来,连忙笑着说道:“这是今日刚摘下来的新鲜石榴,姜小娘子看看可要买些?”

这小贩平日里常来姜记门口卖东西,同姜如意都熟识了,此时将筐子放在地上,让姜如意慢慢挑。

姜如意仔细的朝筐子里看了看,这些石榴表皮饱满紧绷,一看就十分新鲜,石榴皮红中带青、青中带黄,她伸手轻按下去,里面的石榴籽硬实饱满,品质确实不错。

姜如意点了点头,将一筐石榴皆留了下来。

见她买的东西多,小贩又送了些梨和大枣,姜如意都谢过,然后笑笑收下。

等买完了这筐石榴,姜如意叫齐飞将筐子搬进去,从里面挑了一只个头大的石榴,三人先掰开一个,凑在一起分着吃。

石榴掰开了之后,里面鲜红色的石榴籽露出来,颗颗饱满,看起来晶莹剔透的,让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

阿芍从前不常吃这个,看着姜如意递过来的那半块石榴,觉得十分新鲜。

齐飞从前倒是吃过,并不觉稀罕,不过从前是在匪寨里面,如今却在这食店中安稳平静,不用提心吊胆的,他手中捧着石榴,从脸上露出一抹感慨之色。

阿芍问道:“小娘子,这石榴要怎么吃啊?”

姜如意看着阿芍阿奇的表情,朝她笑了起来:“吃石榴没什么讲究的,直接下嘴咬就是了,只是要注意,别把外面那层薄皮给吃了,味道是苦的。”

阿芍点了点头,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霎那间,一股清甜的汁水自口腔中弥漫开,只觉得满嘴的石榴籽一咬就爆汁,吃起来甜甜的,还带着股清新果香。

阿芍重重的点头:“真好吃。”

姜如意也嚼着那清甜的石榴籽,满意的点点头,她很快就吃完一瓣石榴籽,看着黄绿色薄膜下面覆盖的另一瓣,十分熟练的将薄膜撕开。

阿芍也学着她的吃法,自己剥开那层薄膜,继续吃底下鲜红色的石榴籽,两人面前很快就攒了一堆石榴皮。

等手上这小半个石榴下肚,姜如意仍有些意犹未尽,她扭头朝阿芍和齐飞问道:“你们两个还吃不吃?”

齐飞刚才感慨过了之后,已经将手上那小半个石榴吃完,听姜如意又问,他摇了摇头,转身去厨房里洗手。

阿芍却点点头:“小娘子,我还要吃。”

姜如意又伸手拿起一个石榴来,从中间掰开,露出里面水份饱满的籽来。

她将其中一半石榴递给阿芍,自己正要继续吃,却见食店外面来了个熟悉的面孔,手里还拎着一样东西。

裴管事迈进食店里面,看着正吃石榴的姜如意二人,脸上露出个亲切的笑容,开口叫道:“姜小娘子。”

姜如意见有客人来了,连忙将那石榴放到桌上,擦干净手,朝管事看过去:“裴管事今日这是?”

裴管事今日是奉了自家阿郎的吩咐来的,听姜如意问他,连忙将手里那件东西举到姜如意面前。

姜如意仔细看了看,只见这东西竟然还不小,外面蒙了好几层宣纸,里面用竹条搭成四方框架,宣纸上面还画着了了几根青竹,瞧着似乎是一盏河灯?

姜如意惊讶的朝裴管事看过去。

就听裴管事笑着解释道:“这灯是我家阿郎让拿过来送给姜小娘子的,说是感谢上回入府指点厨子,还请姜小娘子收下。”

姜如意下意识的想要拒绝,但是这灯实在不算是贵重的东西,再看那上面画的竹枝和竹叶,只寥寥几笔,却勾勒出竹影婆娑、清幽秀丽,一时间竟想不出拒绝的话来。

停顿片刻后,姜如意轻吐出口气。罢了,左右只是一盏河灯而已,若是不喜欢,随意往书房的角落一塞便是了。

姜如意抬起头来,朝裴管事点了点头:“劳烦管事,替我谢过裴少尹。”

裴管事见姜小娘子收下这河灯,连忙自桌子上放好,又笑呵呵开口:“听说每逢佳节的时候,城里的百姓便会往汴河里放置河灯,因着点燃之后盈盈一点红光,所以也叫做一点红。姜小娘子收下这河灯,也算是添添喜气。”

管事这话说的漂亮,姜如意听了之后,也随着他的话笑了起来:“借管事吉言。”

裴管事笑着摆了摆手,视线恰好看到一旁放的那筐石榴,倒是好奇的多瞧了几眼。

“咦,姜小娘子竟买了这样一筐新鲜的石榴吗?这石榴看着饱满圆润,倒是难得。”

姜如意顺着管事的视线看过去,嘴上说了一句稍等。

她进厨房翻出一个小竹篮子,然后从筐里挑出几个品相好的石榴装好,重新走到管事面前。

姜如意将那竹篮子递给裴管事:“这石榴不值什么,但是今日新摘的,请管事带回去,也算是尝个新鲜。”

等到裴管事拎着那竹篮子,笑呵呵的离开了食店,姜如意继续坐回凳子上,吃那半个掰开的石榴。

她的视线无意间扫过桌上那盏河灯,想起管事方才口中所说的“一点红”,又低头看看自己手上那鲜红的石榴籽,两者倒是有几分相似。

姜如意对着那石榴籽,轻抿了一下嘴。

裴府中。

当裴管事迈进房间的时候,就见阿郎正伏案画着什么,听见脚步声,他抬头朝这边看过来。

裴管事嘴里叫了一声“阿郎”,然后就将那一篮子石榴摆到了房间的圆桌子上。

管事笑呵呵的说道:“这是姜小娘子送给阿郎的,说是今日新摘下来的石榴,请阿郎尝个新鲜。”

裴昭看着那一篮子又圆又大的石榴,嘴角朝上弯起一抹弧度:“今日辛苦你了,去休息吧。”

裴管事应了一声,然后就笑容满面的离开。

裴昭自座位中起身,他从竹篮中拿起一个石榴,入手沉甸甸的,石榴表皮红润饱满,果然很新鲜。

裴昭扭头看一眼桌上那幅未完成的画,画卷上,汴河河水蜿蜒流淌着,河中飘着星星点点的河灯,意境飘渺朦胧、美轮美奂。

在河岸旁,一道端秀倩影娉婷而立,脸上带着一抹明媚笑容。

裴昭看着那画,亦垂目笑了起来。

……

这一日清早,外面开始刮风,风卷落叶簌簌而下,院子里的凉棚被风吹的哗啦哗啦响。

姜如意快步走到院子里面,将凉棚侧面的竿子收拢起来,再将上面的棚子拉下来卷好放在一旁。

阿芍和齐飞听见动静,也连忙走了过来,将凉棚下面的桌椅,都搬进房间里面。

阿芍看一眼这天气,担忧的朝姜如意问道:“小娘子,今日不会要下雨吧?”

姜如意摇摇头回答:“这可说不准,你和齐飞去厨房里清点一下米面和肉类蔬菜,万一今明两天下起雨来,怕是一时间送货送不及时,心里也好有个预备。”

“哎。”

阿芍答应了一声,连忙去找齐飞。

姜如意想了想,将那拆下来的凉棚也拖进屋子里,然后便拢了拢衣领,也朝厨房走去。

好在虽然天一直阴着,但是却没有下雨。

到了快中午的时候,来食店吃饭的客人们纷纷搓着手走进来,然后就挑了个座位坐下,喊阿芍点菜。

“今日食店中怎么如此暖和?咦,今日食店里又上了新菜吗?”

食客们先看了看周围新换的小帘子,从嘴里感叹了一声暖和。等看到小竹册子后面加了新签子,连忙抬起头来,好奇的朝阿芍问道。

阿芍点点头回答道:“这是今日新上的汽锅鸡,我们小娘子亲手做的,客人们要不要点来尝尝?”

食客们一听说是姜小娘子做的新吃食,脸上露出个恍然之色,说怪不得今日不见姜小娘子,原来是在做新菜。

想到姜小娘子做菜的手艺,客人们纷纷点了点头,让阿芍赶快端一份上来尝尝。

阿芍笑着应了一声,然后就进了厨房里面,朝着姜如意说道:“小娘子,外面有四桌客人点了汽锅鸡,还问是不是今日新上的,都说要尝尝小娘子的手艺。”

姜如意听了阿芍的话,笑着说一句“知道了”,她估摸着汽锅鸡快蒸好了,转身熄了火,将小砂锅自炉灶上端了下来。

阿芍传完了话,却没有立刻出去,而是好奇的伸长脖子看过来,就连齐飞都凑了过来,两人一起好奇的朝这汽锅鸡上看去。

阿芍问道:“小娘子,这汽锅鸡做好了吧?”

姜如意点点头,朝那小砂锅上一指,对阿芍说道:“待会儿你将客人点的送出去,还有余下的,咱们三个自己尝尝。”

“哎,小娘子我知道了。”

阿芍连忙应了一声,飞快的端着几分汽锅鸡走出去,然后又快步走回来,一脸期待的等着。

今日清晨的时候,姜如意一拿出这定制的锅子,阿芍和齐飞就觉得惊讶。

这锅子的造型有点像砂锅,但是又跟砂锅不一样,在锅子中间的位置,有个向上的圆锥形突起,中间却是中空的,像是一根管子,光瞧着就觉得有意思。

姜如意见阿芍和齐飞好奇,又给他们两个解释,说这管子是聚集水蒸气用的。

姜如意说道:“等将盖子盖好之后,凝结的水蒸气滴进中空管里形成汤,进一步将鸡肉煨熟,里面的鸡肉味道不但鲜美,而且吃起来格外鲜嫩,连汤汁也清甜好喝。”

阿芍听着姜如意的描述,吸了吸口水:“小娘子,现在可以掀开盖子了吧?”

姜如意点了点头,伸手将那盖子掀开,一股热气夹杂着鲜香扑面而来,那味道勾的人直流口水,肚子里的馋虫都被引了出来。

阿芍已经手脚勤快的盛了三碗稻米饭,走回来放到厨房那张大桌子上。姜如意三人就着这张桌子,迫不及待的尝尝味道。

姜如意先用勺子舀起一勺鸡汤来,入眼汤色清澈,上面飘着黄色的油花,姜如意朝着勺子上吹了吹,然后喝了一口,只觉得鸡汤入口滋味香浓,口感细腻醇厚,因着处理的仔细,所以一点腥味都没有。

姜如意又夹了一块鸡肉,放进嘴里,这鸡肉倒是跟预想的一样滑嫩,用牙齿一咬,根根肉丝立刻被咬断,咀嚼起来柔软适口,十分好吃。

再看一旁的阿芍和齐飞,两人已经低着头狼吞虎咽,好吃的根本顾不上说话。

姜如意看着两人这模样,忍不住笑了笑,让他们两个吃着,自己去前面招呼客人。

食店里面,一股浓郁的香气充斥在空气中。

那几桌点了汽锅鸡的客人,一见到姜如意走出来,纷纷朝她大声称赞道:“姜小娘子,这汽锅鸡的味道太好吃了,尝着比砂锅煲还要鲜美上许多。”

“这锅子是怎么做的,某从前怎么从来没有见过?”

姜如意看着客人们对这汽锅鸡的评价极好,弯起了眼睛笑笑。

她说道:“客人们喜欢就好,这汽锅鸡的锅子是定制的,看起来同砂锅差不多,但是原理上却十分不同,客人们没见过也正常。”

客人们纷纷点头,又说这汽锅鸡和砂锅都十分好吃,倒是不知道应该先吃哪样了。

不少客人听到这话,纷纷点了点头,也犯起了选择困难症。

你说说,姜小娘子做的每样吃食,怎么都这么好吃呢?

他们有心想每一样都吃,但是胃却不允许啊。

姜如意听着客人们犯难的语气,眨眨眼睛。

如此,倒不如轮流推出不同主题的砂锅煲,让客人们吃个过瘾?

第54章 热卖、主题砂锅煲说做就做,等到……

说做就做,等到这一波客人吃完离开之后,姜如意就将自己的打算,说给了阿芍和齐飞听。

阿芍和齐飞对视一眼,同时惊讶的问道:“小娘子打算推出不同主题的砂锅煲?”

阿芍想了想,又小声的问道:“小娘子,不同主题是什么意思啊?”

姜如意朝着阿芍笑笑解释道:“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如今咱们的砂锅煲品类太多,客人们来了,一时间难以抉择吃什么。”

“依我觉得,倒不如每隔几日,就推出以某样食材为主的砂锅,但凡点这几样砂锅煲的客人,都能够享受打折。”

“这样一来,客人每次来都有不同的选择,既不必纠结今天吃哪样,又觉得花样新鲜,况且价格上还便宜。等将每种主题一一吃过去,估计也就都吃全了。”

姜如意说到这里,自己先笑了起来。依她想来,若是每样食材的砂锅煲都吃一遍,恐怕能一直吃到冬天。

阿芍和齐飞听完了姜如意的话,两人齐刷刷的点头,都觉得这个主意极好。

姜如意又仔细同两人商量了一下细节,琢磨着第一波打折,该推出哪种食材的主题最好。

“既要广受欢迎,又要在价格上实惠。”

姜如意看了一眼齐飞,最终拍板决定:“就选择家禽类的鸡鸭吧。”

齐飞迎上小娘子的目光,似有些惊讶,紧接着就点点头同意下来。

等到下午的时候,天上果然开始下雨。

姜如意看一眼外面雾蒙蒙的天色,嘱咐阿芍将食店中的窗户都检查一遍,看有没有关好,然后就继续和齐飞研究砂锅煲的事。

厨房里,姜如意坐在大桌子旁边,琢磨着说道:“鸡腿煲肯定是要有的,汽锅鸡也加上,还有用鸡肉做的菘菜丸子煲,最后,再加上一道笋丝老鸭煲吧。”

齐飞抬眼看看外面的雨天,朝姜如意说道:“我做着倒是没问题,但是这天气,小娘子确定明日能有食材送过来?”

姜如意笑笑:“若说豚骨、河鲜之类的,受天气影响的确有些麻烦,但是鸡鸭都是圈养的,应该问

题不大。”

齐飞想了想,倒也点点头,他从一旁的筐子里拿出两个笋子来,开始琢磨怎么同鸭肉一起炖。

姜如意见齐飞研究起食材来,自己乐得清闲,她从旁边的筐子里拿出一个石榴来,自己慢慢掰着吃。

等到了第二日,仍然是阴天,等到了上午,原本半阴不阴的天空中开始落雨。同姜如意之前估计的一样,这样的天气,许多食材送不及时,好在鸡鸭并未受到影响。

那平常送鸡的小贩身上披着蓑衣,站在食店的房檐下,朝姜如意笑道:“按照姜小娘子说的,鸡都是挑选的当年的嫩鸡,鸭子却是老些的,姜小娘子若要吃的话,可要炖的时间长一些。”

姜如意笑着谢过这小贩的提醒,从柜台上拿了银钱,目送小贩离开。

等到下午的时候,天空终于放晴,来姜记吃饭的客人们就看到菜品展示架上,贴了一张砂锅主题煲的宣传广告。

这广告贴在架子上面最醒目的位置,一迈进店门就能看见,下面画了一张圆桌子,上面摆着四只样式差不多的砂锅,最关键的是,旁边还重点标注了打折二字。

今日来吃饭的客人,本就是冲着店内的砂锅煲来的,一见到那宣传,连忙朝姜如意询问。

姜如意迎上食店中客人们好奇的目光,笑笑指指那广告说道:“正如客人们所见,从本月开始,小店特推出主题砂锅煲。但凡点当日主题的客人,结账的时候都能享受打折优惠。”

“这砂锅煲的主题,每隔五日一轮换,今日推出的是鸡腿煲、菘菜丸子煲、汽锅鸡和笋丝老鸭煲。当然了,想吃别的砂锅煲也都有的,不过就不能享受打折了。”

食客们一听说能打折,纷纷打起了精神,他们又朝那宣传广告上看了一眼,然后就朝姜如意说道:“姜小娘子,我要一份鸡腿煲和一份汽锅鸡。”

“主题砂锅煲?这倒是很有意思,那就要一份菘菜丸子煲,再尝尝新上的老鸭煲吧。”

姜如意点点头,将客人们所点的吃食都记下来。

又有客人好奇的问:“姜小娘子,等下一轮推出什么主题啊?”

姜如意笑笑回答:“下一轮是豆腐煲和羊肉煲,再往后一轮是豚骨煲和和菌子煲,客人若是喜欢吃,到时候千万不要错过。”

那客人点点头:“没问题,到时候我肯定第一个来吃,今日先吃这鸡肉的。”

姜如意笑眯眯的应了一声,等客人们都点完了吃食,她笑着说一句请客人们稍等,然后转身离开。

裴昭迈进姜记的时候,就见店里坐着不少食客,正对着桌上的小砂锅,吃的热火朝天。

看见裴昭进来,姜如意从柜上拿起一卷小竹册子,朝他走了过来:“裴少尹看看今日想吃什么?”

裴昭自桌子旁边坐下,接过那小竹册子,却没有立刻翻开,而是指了指对面架子上的宣传广告:“姜小娘子,那个是?”

姜如意听他问起,连忙笑着将主题砂锅煲的事情又说了一遍。

裴昭听着她说“五日一轮换,点当日的主题,可以享受打折”等话,忍不住抬起头来,朝她脸上看看。

姜如意迎上他的注视,忍不住眨眨眼睛。心想裴少尹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这活动不符合他的心意,或者是口味?

不过食客们喜欢的口味多种多样,总不能人人都顾及到不是?

姜如意心里这样想着,面上却不显,只笑盈盈的看向他:“裴少尹有事吗?”

却听裴昭开口:“这主题砂锅煲的主意,听起来确实不错,姜小娘子实在是聪慧。”

“咦?”

姜如意没想到裴昭一张口竟然是夸她的,意外的朝他看过去,就见裴昭也正含笑看过来。

他将手里的小竹册子递过来,开口说道:“那就依姜小娘子说的,要一份菘菜丸子煲,再就是汽锅鸡。”

姜如意点了点头,接过册子。

她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朝裴昭推荐道:“等改日,裴少尹要不要试试那笋丝老鸭煲?炖出来奶白鲜香的老鸭汤,里面的鸭肉已完全炖的软烂了,入口即化不说,笋丝的鲜味也完全渗进了汤里,热乎乎的喝一口,只叫人鲜掉眉毛。”

裴昭听她说起笋丝来,却似乎想起了什么,眼眸中露出一抹笑意,深深看了她一眼。

姜如意迎上裴昭的目光,也回忆起自己上回在街边买笋脯的事情,嘴里的话忍不住噎了一下。

她看他一眼,窘迫中带上几分恼意:“裴少尹若是不喜欢就算了。”

姜如意说完之后,打算转身离开,就听身后传来一道隐约含笑的声音:“不必等改日了,姜小娘子说的那笋丝老鸭汤,某今日便尝尝,想必滋味应该极好。”

姜如意又转身回来,脸上露出个似笑非笑的表情,朝他看过来:“裴少尹虽然捧场,但浪费吃食可是不好的。”

裴昭见她眼中带着恼意,脸颊上似乎也因为恼怒有些红,笑笑摇摇头:“无妨,若是吃不完,某便打包外带回去。”

姜如意听到他的回答,轻抬一下眉毛,然后就点头说了一声好,转身朝厨房里走去。

等到吃食做好之后,却是阿芍端着大托盘,将砂锅送了过来。

裴昭看着阿芍问道:“姜小娘子呢?”

阿芍朝厨房的方向看了看,回答道:“小娘子说要盯着灶上的火候,让我把这几个砂锅给裴少尹端过来。”

阿芍手中垫着厚厚的棉布,先把小竹垫铺在桌子上,然后才将砂锅端过来放好,她朝其中一只砂锅上指指:“这笋丝老鸭煲是小娘子特别推荐的,裴少尹尝尝味道怎么样。”

“多谢。”

裴昭看一眼那掀开盖子的砂锅,果然见里面的汤色奶白,一股浓郁的鲜香正热腾腾的散发出来,又带着股笋子特有的清香。

他拿勺子吹散了热气,喝了一口,只觉得笋香汤鲜,鸭肉也软烂入味,果然十分好吃。

裴昭抬起头来,朝阿芍问道:“请问,上回送来的那盏河灯,姜小娘子可喜欢?”

阿芍想了想,然后就点点头:“我瞧着小娘子挺喜欢的,摆在了书房的架子上,还把画了竹叶的那面朝外放着呢,经常会看看。”

阿芍说完了之后,听到隔壁有客人点菜,连忙收起托盘,匆匆的朝隔壁桌走过去。

等阿芍离去之后,裴昭再次拿起勺子,舀了一勺面前热气腾腾的老鸭汤,看着里面色泽鲜嫩的笋丝,垂目笑了一下。

等到结账的时候,姜如意才重新回了柜台后面。

估计是听阿芍说起裴少尹问河灯的事情,姜如意这会儿的恼意已经消了大半,脸上也露出个淡淡的笑容来。

她一边接过裴昭递过来的银钱,一边说道:“倒是还未谢过,裴少尹上回遣人送来的河灯。”

裴昭朝姜如意笑笑,温言开口:“不必谢,姜小娘子喜欢就好。”

他说完之后,又补充了一句:“自从上回姜小娘子去过一趟,府中的厨子们,手艺确实改进了许多。”

“是吗?那就好。”

姜如意听裴昭这样说,这回是真的笑了起来。她笑盈盈的朝裴昭说了句“裴少尹请慢走”,然后就将那银钱收好,又恢复了平日里轻松愉快的心情。

……

自从姜记推出了主题砂锅煲以来,这段时间,不少客人都慕名而来,试试这许多人口中,滋味鲜美的砂锅煲。

等到前五日结束之后,到了第六天,有不少客人都掐着时间上门,打算尝尝新一轮的主题砂锅煲。

等到面前的桌子上,那五香豆腐煲、羊杂煲、莱菔羊肉煲、腐竹焖羊腩等砂锅煲端上来之后,食客们立刻被眼前的花样晃的眼花缭乱。

众人连忙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等吃了一口之后,那丰腴香浓的滋味、鲜香醇厚的口感,都让人大为叹服。

啧啧,这莱菔羊肉煲,怎么炖的如此浓香呢?羊杂处理过之后,竟然一点膻味都没有,还格外的劲道。

那五香豆腐煲,同之前的五香豆腐干差不多

,但却是用鲜豆腐做的,滋味不但好吃,而且还相当软嫩。还有那用腐竹焖出来的羊腩,软烂入味,酱汁油亮,光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姜小娘子,这羊腩煲的味道实在是好吃,从前怎么没有早点上呢。”

姜如意听着这客人一副相见恨晚的语气,笑着回答道:“客人说的极是呢,不过如今上新正赶上打折,正好能吃的过瘾不是?”

那客人只吃了一次就爱上了这羊腩煲,闻言很是赞同的点点头,决定接下来一连五日,都要来姜记吃晡食。

什么?你说最后一日就没有羊腩煲了?

那不是还有菌菇煲和豚骨煲,每一样都听着让人馋的很,可不是要来尝尝吗?

其余的食客们虽然没有这位食客这么爱吃,但是经过这段时间来吃饭,“打折”两个字,已经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姜记因此,又多了一批忠实的食客。

姜如意倒是没有料到,竟然还能有这样收获,她看着店里面热热闹闹吃饭的客人们,觉得这算得上是意外之喜?

裴侍郎府。

连续好几日,侍郎府的饭桌上,都摆着从姜记外带回来的砂锅煲。

裴拾像上回一样,笑嘻嘻的同裴侍郎和宋氏显摆:“这是姜记最新推出的什锦菌菇煲,我可是好不容易才买到的,阿娘快尝尝。”

宋氏瞧着那食材丰富,闻起来鲜香无比的滋味,已经迫不及待的舀了一勺汤喝,紧接着就被这鲜美的滋味所折服。

裴侍郎也同样喝了一小碗菌子汤,脸上露出吃惊的表情:“味道竟然如此鲜美?”

裴拾点点头:“那是当然了。听说如今这什锦菌菇煲,每日限量出售,十分的难买,姜姐姐听说我要买了带回来,这才又额外炖了一锅,特意让我带回来给父亲和阿娘尝尝。”

裴拾想着比往日更加热闹的姜记,很是得意自己的眼光好。当初第一次吃到那薄脆胡饼,他就觉得好吃极了。这不,如今的姜记,比起城中那些大酒楼都不逞多让。

裴侍郎又喝了一口鲜美无比的菌子汤,感叹了一声:“若是将来有机会,倒是希望能见见这位厨艺高超的小娘子。”

倒是没想到,裴侍郎只是随口这样一说,几天之后,当真见到了那位姜小娘子。

食店里,姜如意正看着面前这位来买菌菇煲的客人,满脸歉意的说道:“实在对不住,什锦菌菇煲已经没有了,客人要不要试试别的吃食?”

那客人一听说什锦菌菇煲已经买完了,脸上露出个失望的表情,但也只能点点头,要了别的。

姜如意看着客人离开了柜台,脸上露出个无可奈何的笑容来,觉得有些时候,太红火了也是一种烦恼啊。

这菌子同别的食材不一样,需要新鲜的菌子入汤,滋味才最是爽滑鲜美。

因着前几日里陆陆续续下雨,雨后的菌子便供应的充足,不过即使这样,也不够客人们每日来吃的,所以姜如意临时决定,将这什锦菌菇煲限量出售,每日只卖五十煲。

姜如意正想着,厨房中传来齐飞的声音:“小娘子,你来看看这豚骨炖的好了没有?”

“来了。”

姜如意应了一声,掀帘进了厨房里面。

……

这日清早起来的时候,姜如意便觉得外面的天气有些冷。

她多添了一件衣服,然后推门出了房间,同时不忘提醒阿芍和齐飞,今日多穿些衣服。

阿芍正在厨房里看齐飞焯排骨,闻言点了点头:“我身体好着呢,小娘子不用担心。”

不料,阿芍白天里才刚说了这话,到了晚上,身上就起了热。

房间里,姜如意伸手摸一下阿芍的额头,满脸担心的说道:“怕不是冻着了吧?”

她赶紧让齐飞出门去寻郎中来,等请郎中看过之后开了几副药,姜如意又让齐飞拿去厨房煎了,看着阿芍吃下,两人这才稍微放心了些。

等到了第二日清晨,姜如意才一起床,立马进房间摸摸阿芍的额头,发现已经退了热,提着的心终于完全放了下来,但是却仍让她好好的在床上躺着休息。

阿芍从前不常生病,如今让她一直躺在床上,只觉得浑身都难受。裹着被子,好奇的看外面梁上的鸟。

齐飞从一旁叹了口气:“你好好躺着吧,昨日若是听小娘子的话好好穿衣服,也不至于闹这一回了。”

阿芍被齐飞说的扁扁嘴,从外面收回视线,委屈巴巴的朝姜如意看过去。

第55章 同病相怜、蜜汁莲子姜如意拍……

姜如意拍拍她的手背,安慰道:“你就听话再躺上半天,若是想吃什么,尽可以同我说。”

阿芍一听到有好吃的,这才重新又高兴起来,想了想说道:“我想吃甜的,软和些的,小娘子看着给我做吧。”

姜如意瞧着阿芍这副期待的模样,哄孩子似的笑笑,朝她说了一句“好”,她让齐飞继续在房间看着阿芍,以免过会儿又发热,自己转身去了厨房。

厨房里,姜如意从存干货的架子上,翻出小半筐莲子来。

这些是上回买来做莲子羹剩下的,数量不是很多,如今干脆都拿出来,正好用来做甜品。

姜如意将这些莲子皆倒进个大盆里,用水泡上,打算做一道蜜汁莲子。

这蜜汁莲子的做法有点像八宝饭,要将莲子先泡再煮然后再上锅蒸,蒸的时候用大火,莲子才能软烂如酥,吃的时候要用勺子舀着吃。此外,莲子底下还要再铺上糯米饭,最上面再浇上一勺熟蜜。

考虑到阿芍如今生病,糯米恐怕不好消化,所以姜如意做的是不加糯米的简易版。

她将煮好的莲子整齐的码进一只碗里面,先上锅蒸,等蒸完了以后,将那小碗倒扣在盘子上,形成一个四周斜、顶部平整的塔型,这堆起来的小塔里,颗颗莲子白净整洁,上面再用金黄滚热的蜂蜜一浇……

等那黏稠如琥珀的蜜,顺着莲子塔流淌而下,蜜汁均匀包裹住每一颗莲子,姜如意端着盘子,朝后院走去。

前面的食店里,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姜姐姐?咦,今天店里怎么没人?”

姜如意端着那盘蜜汁莲子掀帘走了出来,就见裴拾和侍郎府的管事一起站在门口,满脸纳闷的朝里面张望。

一见到姜如意走出来,裴拾连忙叫了一声“姜姐姐”,同管事一起走进来。

等的走近了,他立马闻到一股蜜甜的香味,裴拾吸吸鼻子,视线看向姜如意手里那盘蜜汁莲子。

裴拾好奇的问道:“姜姐姐,这是食店里新上的甜品吗?闻着又甜又香的,这模样也怪好看的。”

姜如意见来的人是裴小郎君,笑着朝他摇摇头,回答道:“却不是放在食店中卖的,而是做了自己吃的。”

裴拾“哦”了一声,看着那颗颗白净饱满的莲子,忍不住咽咽口水。

后院里,齐飞也听见了前面的声音,自后门迈了进来。

姜如意将手里那盘蜜汁莲子递给他,又嘱咐了一句趁热用勺子舀着吃,齐飞点点头,闻着盘子里那股甜味,低头看了一眼,径直端着去了后院。

姜如意这才朝食店的座位上指了指,笑着朝裴拾说道:“裴小郎君今日是来吃砂锅煲的吗?这会儿没有客人,小郎君请坐。”

裴拾听见姜如意问自己,这才想起来今日来的目的。他连忙摇摇头,朝着姜如意看过来:“我今日不是来吃饭的。”

见姜如意纳闷的朝自己看看,裴拾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能不能请姜姐姐做一份莲子羹,并刚才那道用莲子做的甜品,我带回去给阿娘?”

姜如意歉意的看向他:“今日却是不巧,莲子已经用完了,因着近日里一直下雨,所以还未来得及去买新的,还请小郎君见谅。”

裴拾失望的“啊”了一声,和身旁一起来的管事对视了一眼,苦

恼的用手抓抓头发:“这可怎么办?”

姜如意纳闷的看看裴拾,贴心的建议道:“宋夫人若是想吃甜的,倒是还有桂圆银耳羹和糯米糕,只是要稍微等等,小郎君觉得如何?”

裴拾朝姜如意摆了摆手:“今日却不要别的,只要莲子做的吃食。”

他说完了之后,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的朝姜如意说道:“昨日父亲惹恼了阿娘,今早阿娘便犯了头疼。所以我才想着,买莲子羹回去哄阿娘开心。”

“姜姐姐你不知道,阿娘平日里最喜欢喝莲子羹,若是没有的话,多半哄不好。”

裴拾一想到今早父亲那黑如锅底的脸色,只觉得一阵头大,若是哄不好阿娘,他多半要被父亲揪着问学业的事。

姜如意听了裴小郎君的话,有些意外的眨眨眼睛,从脑海里想象了一下,素日威严的侍郎,低声下气哄夫人的场面,感觉似乎还有点萌?

姜如意弯起眼睛笑了起来。

跟在裴拾身后的管事想了想,开口提议道:“我记得府中倒是还有不少莲子,可否请姜小娘子过府一趟,等做完了吃食之后,必定安排马车送姜小娘子回来。”

姜如意原本想要拒绝,不过她看着裴小郎君可怜巴巴的模样,又琢磨着只是做一碗莲子羹,也耽误不了太久的工夫,估摸着不到中午就回来了,于是点点头。

姜如意看向裴拾和管事:“这倒也不失为是个好办法,再就是去贵府上做出来的莲子羹,热着喝滋味也更好些。请二位稍等,我去换件衣服就来。”

姜如意让裴拾和管事两人稍等,自己去了后院,给阿芍和齐飞说了一声,自己要出去半个多时辰。

想了想,姜如意又对齐飞说道:“店里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恐怕忙不过来,索性将店门关了,等我回来再开,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齐飞看一眼正裹着被子发汗的阿芍,点了点头:“这里有我看着,小娘子放心去就是。”

姜如意答应一声,她又伸手摸摸阿芍的额头,这会儿捂出一身汗,额头温度彻底降了下来。

姜如意去房间里换了件厚衣服,然后就同裴拾和管事一起去了侍郎府。

侍郎府中,自姜如意进门之后,只见庭院宽敞富丽,亭台楼阁高耸,青石板铺成的路上,婢子和小厮们皆屏息垂头,处处都透着大户人家的规矩和气派。

姜如意只看了一眼,就收回目光来,她默默从心里面感叹两声,不愧是高门大户,规矩森严。

等感叹过之后,姜如意又忍不住将这豪华气派的侍郎府,同裴少尹的府邸对比一番。

那位裴少尹的府中也豪华宽敞,但或许是主人性子清冷、不爱热闹的缘故,府里从上到下便透着股随性,不若这深门大院似的井然有序。

不过依她觉得,随性点也有随性的好处,要是让她说的话,的确是裴少尹府中待着更放松些。

姜如意看一眼身边陪着的裴拾,开始有些明白这位裴小郎君,为何这么怕待在家里了。

她朝管事问道:“不知厨房在何处,劳烦管事带路。”

然后又转头看向裴拾说道:“劳烦裴小郎君去看看夫人得不得空,这莲子羹煮出来之后,要趁热喝味道才最好。”

裴拾连忙点点头:“那我现在去阿娘那里问问,姜姐姐你先去厨房,我待会儿就过去。”

姜如意笑着跟他说了一句好,等裴拾匆匆离开之后,她和管事一起朝厨房的方向走去。

与此同时,后院里,郎中正给宋氏诊过脉,从房间里走出来。

庭院中,裴昭陪着裴侍郎立在廊下,目光看向院中一株开败了的紫藤树。

今日休沐,裴昭清早才刚洗漱更衣完毕,裴拾就急匆匆找了来,求他到家里当救兵。

裴昭问清楚了事情缘由,听说因着三叔夫妇吵架,三婶今早便嚷着头疼,干脆请了郎中来给三婶探病。等来了侍郎府,就见三叔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裴昭眼眸中露出个无奈的笑意来。

这会儿,裴昭听见郎中的脚步声,看一眼面前一脸郁色的三叔,开口提醒:“三叔,郎中出来了。”

裴侍郎这才匆匆的转身迎上去,听说自家娘子只是心绪郁结,再加上昨日着了凉,所以才会犯头疼,终于松了一口气,命人送郎中出去,自己转身进了屋子里。

房间中,宋氏显然还没消气,见到裴侍郎走进来,抬头瞪他一眼,扭过头去不理人。

裴侍郎赔着笑走了过去,又小意赔了半天不是,然后说今日让儿子去买夫人最喜欢的莲子羹,待会儿可要多喝些。听说有自己喜爱的吃食,宋氏这才扑哧一声笑了,伸手打了一下裴侍郎。

宋氏说道:“对了,方才那位郎中倒是眼生,不像是咱们府里惯常请的。”

裴侍郎笑着说道:“是今日一早,十三找了从谦来,从谦请来的郎中。”

宋氏点了点头,说一句“怪不得”,紧接着开口:“我今日光顾着跟你赌气,还未谢过三郎。”

裴侍郎笑笑:“这有什么的,待会儿一起向他道谢便是。”

说起夫妻二人赌气的事情,宋氏似又想起了什么,叹了一口气。

她说道:“说起赌气的事情来,我倒是突然想到,当初若不是二哥和二嫂吵架,他们也不会半路上…也不会只余下三郎孤零零一个人……”

裴侍郎听她提起往事,也叹了一口气,满脸唏嘘的表情。

夫妻二人的谈话并未刻意放低声音,那淡淡的叹气声透过窗户,隐隐约约传出来,传入裴昭耳中。

裴昭听三叔和三婶提到自己父母的事情,手指骤然收紧了起来,他长身立于廊下,脸色逐渐变得苍白一片……

厨房里,姜如意将莲子羹炖上,想了想,又做了一份早上的蜜汁莲子,然后就坐在一旁的凳子上,托着腮出神。

等两样甜品都热腾腾的出炉,裴拾也恰好走了回来,笑嘻嘻的迈进厨房里:“姜姐姐,我方才问过后院那边,说郎中已经替阿娘诊完了脉,这会儿过去正好。”

姜如意朝裴拾笑笑:“那就好,这是炖好的莲子羹和蜜汁莲子,劳烦裴小郎君带路。”

裴拾一听说姜如意还做了蜜汁莲子,嘴馋的朝上面看看,忍不住咽咽口水,他叫身边的小厮接过那大托盘,然后三人一起朝后院的方向走去。

廊下,裴昭只觉得耳边似乎传来一阵阵尖锐的争吵声,紧接着是花瓶破碎的声音,如一道利刃扎过心脏,渗出血色来,他的脸色变得越发苍白,下意识的想伸手捂住双耳。

突然间,一道明媚中带着惊讶的声音响起来:“咦,裴少尹?”

姜如意看着站在一株紫藤后面,长身而立的裴昭,有些意外的叫他一声。

那声音透过叶片的间隙传进他的耳中,方才那吵闹声猛然间消失不见,裴昭回过神来,抬起双目,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过去。

只见稀稀疏疏的枯黄叶片外,一道熟悉的身影正朝着廊下走过来,她脸上带着往日端秀明媚的笑容,如一道阳光驱散掉四周的阴霾。

裴昭低垂了一下眼帘,等重新抬起,双目已经恢复了清明。

他开口唤道:“姜小娘子。”

姜如意朝着裴昭笑了笑,然后朝他一点头:“真巧,裴少尹今日怎得也在?”

裴昭用鼻音“嗯”了一声,看着姜如意那张熟悉而灿烂的笑脸,眼眸中也带上了些许笑意。

裴拾也快步走了过来,先叫了一声“阿兄”,然后就小心翼翼的指指房间里问道:“我阿娘不生气了吧?”

裴昭已经看见了后面小厮手上端着的吃食,他朝裴拾点了点头:“应该是无事了,你进去看看吧。”

裴拾连忙点点头,迫不及待的进了房间里,那小厮也紧跟其后。

廊下,姜如意和裴昭二人相对站立着,周围庭院静谧、偶尔有一声鸟鸣响起,只见郎君青衫轩昂,小娘子明媚如花,如同一副美好的工

笔画卷。

两人静默了片刻,倒是裴昭先开口,语气里带上了笑意:“姜小娘子,也是今日小十三搬来的救兵?”

姜如意先是扭头看了一眼房间里,紧接着就睁大了眼睛:“莫非裴少尹也是?”

裴昭自喉咙中“嗯”了一声,姜如意听见他的回答,忍不住笑了起来。

她无奈的翘一下嘴角,然后才半开玩笑着对裴昭开口:“如此说来,我和裴少尹算是同病相怜。谁能想到宋夫人病这一场,前前后后,竟然牵扯进来这么多人?”

裴昭听着姜如意语气中带了三分羡慕的感叹声,倒当真表情认真的想了想,然后又摇摇头:“也不算牵连许多,目前来看,遭殃的只有某和姜小娘子。”

裴昭这句话说完,姜如意朝他看过来,两人四目相对之下,一起笑出声来。

房间里面,裴侍郎一家三口,已经快步走了出来。

宋氏亲亲热热的上前拉住姜如意:“多谢姜小娘子特意来这一趟,我已经听十三说了,实在是多有打扰,请姜小娘子见谅。”

姜如意见宋氏气色红润,想必已经同裴侍郎和好了。

她笑着点点头:“夫人不必客气,经常闷在食店里,偶尔出来逛逛也好。今日那莲子羹和蜜汁莲子,夫人可还喜欢?”

宋氏连忙点点头:“喜欢,从来没吃过滋味这么好的。”

裴侍郎原本只听娘子和儿子提过姜小娘子,今日见了,竟发现对方言谈举止颇为不同,倒是多看了几眼,然后开口道:“今日之事,有劳姜小娘子了。”

姜如意先前在裴昭口中,听他提起过这位三叔,听起那些往事,这位裴侍郎似乎同裴局长的关系不错,心里便觉有几分亲切。

姜如意朝裴侍郎回了个礼:“倒也不算什么,裴侍郎不必客气。若是无事,我便回去了。”

裴昭从一旁主动开口:“某也正要离开,顺便送姜小娘子回去吧。”

姜如意想了想,点点头:“好。”

裴侍郎和宋氏看着二人一同离开,十分意外的对视了一眼。

倒是裴拾已经习以为常了,他看着父亲和阿娘惊讶的表情,说道:“我之前没有说过吗?阿兄十分喜欢姜小娘子做的吃食,平时去姜记的次数,比我还要勤些呢。”

宋氏听完儿子的话,想想刚才那吃起来酥烂蜜甜的蜜汁莲子,倒是很能理解的点了点头。

裴侍郎却沉思了半晌。

宋氏扯扯他的衣袖:“夫君在想什么呢?赶紧回屋,不然那蜜汁莲子就要凉了。”

裴侍郎听着自家娘子的话,从心里面一阵失笑。嗯,姜小娘子做的吃食确实好吃,人也灵秀聪婉。

裴侍郎点点头,他又朝院门方向看了一眼,也转身朝房间里走去。

……

等马车在食店门口停下,姜如意利落的从马车中下来,转头朝裴昭笑着道谢:“多谢裴少尹送这一趟。”

裴昭朝姜如意开口:“姜小娘子不必言谢,某也是顺路。”

“顺路?”

姜如意看一眼裴府的方向,有些纳闷的朝裴昭脸上看看,不过也没有多问,只笑笑说道:“裴少尹请回。”

裴昭点了点头,目送着姜如意离开,他重新坐回了马车中。

周围的光线随之暗了下来,空气静谧无声,方才压下去的回忆,似乎又如潮水般蜂拥而至。

裴昭猛然收拢起五指,脸色再次苍白下来。

他听着外面的食店门口,似乎传来食客的谈笑声,裴昭微微阖了一下眼,复又睁开,他伸手掀开车帘,大步朝姜记中走去。

食店里,姜如意看着去而复返的裴昭,有些惊讶的看向他:“裴少尹这是,来吃饭的?”

第56章 立冬、藤椒乌鱼裴昭点了点头……

裴昭点了点头:“嗯,劳烦姜小娘子,还是平日那砂锅煲就好。”

姜如意应了一声,虽然从心里面觉得惊讶,但是或许这会儿,裴少尹正好饿了呢?

姜如意笑着朝他说一句稍等,然后就进了厨房,开始起锅烧油做饭。

食店里,只三三两两的坐着几桌食客。因着今日来的早,所以客人们并不着急,都凑在一起互相谈笑着,或者悠闲的吃着桌上一碟五香豆腐干。

厨房里传来锅铲碰撞的声音,紧接着是水开后咕噜冒泡的动静,一股饭菜香气隐约充斥在空气中。

裴昭听着周围的烟火气,他视线落在窗旁的小帘子上,看着上面的莲花缠枝花纹,眼前渐渐浮现出幼年时,一家三口自山中郊游的情景。

郊外别苑中,房间里,幼年的自己特意早起穿了一身新衣,手上拿着父亲递过来的弓箭,满心期待今日进山游玩的事情。

父亲笑着说道:“从谦近日练习了骑射,待会儿进了山里,必定能猎到兔子和鹿。”

娘亲今日的心情也很不错,她伸手替自己整理了一下衣领,脸上难得露出一抹笑容来。转而看看自己手里拿着的弓,却又皱起了眉头。

娘亲问道:“夫君,今日是出门游玩,拿弓箭做什么?”

父亲笑着拍拍自己的肩膀,然后转头朝阿娘回答道:“如今立了夏,天却不算太热,正是猎物漫山遍野跑的时候,今日端午节,让从谦猎几只兔子练练手,正好晚上带回来加菜。”

娘亲听着父亲的话,眉头却皱的更紧了些。

她开口:“夫君也知道今日是端午节,咱们进山是为了游玩,如何又要做这些不务正业的事情?”

父亲听到这话,禁不住皱起眉头,他低头朝着年幼的裴昭说道:“你和管事先上马车,将弓和箭筒都搬到前面那辆车上去,我和你阿娘坐后面那辆,稍后就赶上来。”

年幼的裴昭紧紧地抿起嘴巴,看着父亲和娘亲剑拔弩张的表情,年幼带着稚气脸上,变得有些苍白。不过他仍是听话的点点头,挺直起脊背,同裴管事一起迈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