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番外·山川不渝(1 / 2)

楚扶暄对婚礼的态度几经转折。

最开始他认为这类事情很麻烦,前后谋划至少半年不提,当天忙着社交应酬,配合各类琐碎流程,到底有多少乐趣值得如此投入?

和祁应竹登记的时候,因为当地的规定,他们在教堂走过流程,那会儿两个人是极尽潦草。

楚扶暄一度无所谓,也体会不到乐趣,依旧觉得隆重的仪式是耽误时间。

但后来心意相通,这段感情改变了他的观点,能被见证幸福也很有意义。

不过,楚扶暄很容易满足,日常能和爱人依偎,他不会萌生额外想法。

上班捡着机会多递眼神,下了班尽早洗漱,快点窝到对方臂弯里,楚扶暄没有其他的要求。

他每天戴着对戒,睡前放到床头柜,醒了再认真地箍上,按照他的急性子,其实容易丢三落四,偏偏这枚东西从来没忘过。

有时候他走到门口,一摸手上空空荡荡,又及时扭头喊祁应竹帮忙去拿。

日复一日的、互相陪伴的早晨,楚扶暄如同寻常那样起床,连眼睛都没有睁开,习惯性地摸去床头柜,却出乎意料地捞了个空。

楚扶暄略微蹙眉,迟疑没到五秒钟,警惕地迅速坐起来,下意识就要呼叫伴侣的名字。

“楚扶暄。”祁应竹率先喊了他。

正好楚扶暄抬起眼,却见祁应竹不知道在边上坐了多久,视线颇为温柔和专注。

楚扶暄还没有彻底醒神,注意到对方的认真,默契地感知到了有事发生,先迷迷糊糊地站了起来。

紧接着,他看祁应竹单膝跪下,整个人随即屏住呼吸,清醒地反应过来这是什么。

尽管自己早已足够……

可祁应竹想给的更多,要给婚礼补上鲜花、掌声和亲吻。

·

“哟,你们不是老夫老妻?为什么还求婚啊?”庄汀快被晃伤眼睛。

在他的对面,楚扶暄很刻意地举着左手,无名指从低调的银圈换成了宝石戒指。

“我和Raven没有好好办过婚礼。”楚扶暄解释,当时虽然场面冷清,但他没任何失落。

如今旧事重提,楚扶暄对此格外遗憾,并且化情绪为行动。

“这次我会亲手准备,大家都记得来喝喜酒。”他通知。

谢屿打听:“婚礼是什么时候,地点有没有选好?”

祁应竹报了家长精挑细选的时间,日期在一年之后,貌似隔得有些久。

他们的朋友散在各地,很多都是日程紧凑,大家越早通知越方便,长辈这么安排倒也合理。

而且,楚扶暄之前得知寻常筹办需要半年,很难想象别人哪里来的耐性,如今轮到他自己,竟担心三百多天不够用。

“场地目前没有定好,我只是排除了海岛。”他说,“沙滩和椰子树看过太多遍。”

楚扶暄向来点子多,这会儿一个接一个冒出来:“最近考虑去林芝,四底正好开桃花。”

庄汀听说林芝位于西藏,一查平均海拔三千往上,尤其楚扶暄想去鲁朗,估计能有三千七。

“你俩名单上面全是本司的骨干,但凡有一半高反,我们鸿拟得原地关门。”庄汀揉着太阳穴。

这帮人平时疏于锻炼,让他们当众演讲可以驾轻就熟,换成去峡谷走几步估计得拄拐。

楚扶暄被提醒后很凝重,拉上祁应竹重新筛选,对着世界地图发愁。

整个流程琐事诸多,他们聘了策划团队,不过外部主要负责执行,两个人还是希望自己去设计新意。

“客人不用多请,几年见不到一次的亲戚就算了,我爸妈发出去的礼金让他们在麻将桌上赢回来。”

楚扶暄指挥着,考虑:“朋友们特意来捧场,吃的住的要尽量舒服。”

祁应竹附议:“嗯,旅游的开发程度高,配套设置会成熟一点。”

“最好看得见山,也有草原和花。”楚扶暄捧住脸颊,“三月低的气温不能太冷。”

他们都倾向自然风光,虽然注重纪念意义,但不追求独特和小众。

像原始的苔原、冰川很有冲击力,可一群人前呼后拥过去,环境那么脆弱,从生态的角度像作孽。

祁应竹来自云杉深处,向来有这个意识,而楚扶暄也非常在乎。

曾经他出于项目合作,进沙漠参与过深度调研,目睹了保护屏障有多不易,从此出门爬个山都会捡瓶子。

彼此从而讨论许久,最终选择了欧洲北部的山间,这个季节正值灿烂纯净。

山尖终年有皑皑冰雪,春初绿地则映出一片盎然,平静的湖面如同翡翠,这份清澈会让祁应竹关联到自己的伴侣。

此地交通和住宿很方便,建了高品质的酒店,提供的条件也适合宴请宾客。

三月底没有法定假期,来的都是密切亲友,专程请了年假来祝福,楚扶暄和祁应竹自然招待妥当。

大家从五湖四海汇聚,在安静的景观里调整时差,体验感更贴近于休闲度假。

仪式前一晚,名单上的都齐了,朋友们欢呼着组织了派对。

一群年轻人没有隔阂,即便有的不是同僚,也融入到热情的氛围里,很快混了个半熟,以至于婚礼当天格外亲睦。

传统的流程被他们修改过,没有伴郎团,也没有迎亲之类的前奏,午后光线很明媚,众人结伴前往指定的草坪。

今天是特殊的日子,郑彦仪和楚禹同样穿了礼服,招待着大家纷纷入场。

“叔叔阿姨,辛苦。”鸿拟的同事说。

“哎,我今天一点也不累,两个儿子在外省心,交的朋友们都很好。”郑彦仪笑道,“谢谢你们大老远的过来。”

楚禹拍了拍晚辈肩膀:“你们别见外,去甜品台垫垫肚子,小祁和扶暄在后边忙呢。”

尽管没有伴郎,但不少地方需要打点,两位新人抓了靠谱的人脉来帮忙。

山奈和兰铭发放伴手礼,技术中台的沈光意负责记账,国际化组的林观清来核对,另外一边是贺景延在看管包裹。

董事们闲不住,与周围的下属聊天,几个资历尚浅的战战兢兢,那块角落仿佛成了评审会。

待到黄昏的霞光将近,花园里响起优雅的音乐,演奏者们与楚扶暄是校友,学生时期一起玩过乐队。

时隔经年,他们总是聚少离多,当下各自跨过大洋来重逢,陪青春时的旧友奔赴命运。

其中有的早已放下乐器,但为了这场的效果,近期一直在抽空练习。

旁边是商业的乐队,此刻不约而同地倾听着,尽管其中的技巧不太熟稔,可流露的情感难以被替代。

初识的朝气、后来的沉浮,幸好命运眷顾,迎来这样美满的结局。

Kerwin感叹:“今天是一对新郎,有个是我兄弟,感觉刚眨眼,他本来还只有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