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2 / 2)

果然是“陈局严选”。

感觉只要在特移局,跟着陈局就能吃到好吃的。

再蹩脚的地方陈局也能找得到,而且,还是不需要导航那种……

“辣辣辣,过瘾过瘾!”张科点了中辣的柠檬辣锅,一边喊着辣,一边吃得很快。

陈局一直很淡定。

沈摇觉得稍微有些偏辣,但真的很好吃。安城离南城不远,沈摇默默加入了自己的小清单。等周末的时候可以带爸妈一起来。

只有老藤全程一口鱼都没动,但餐厅里的所有饮料老滕全都点了一遍。

每个都放上吸管,整整齐齐摆在面前。

每次喝到一种新的饮料,如古树般的眼睛里都会微微一亮。

虽然沈摇认识老藤的时间不长,但除却和张科拌嘴,这是老藤为数不多的情绪反馈之一。

而且是正向反馈。

昨天看《怪物心理学》,里面有提到:

大多数怪物的神经和情绪系统没有人类发达,所以怪物的情绪体验没有人类那么丰富和深刻。

譬如人类会有大喜大悲,大彻大悟;也会有藏在指缝间的小确信,和撕碎在信笺上的小失落。

但怪物极少有这么层次丰富的情绪体验。

大多数怪物的喜怒哀乐都很平和。

譬如之前见吴桂芳的时候,她身上永远透着知性优雅,面带微笑。

这可能和她的经历有关,还同怪物的情绪大多数都很平和有关。

宋君承则是另一种情况。

像宋君承这种能够在人类擅长的情绪和情感领域里,都能和人类一起大开大合飙演技,并且还能精准控制情绪,做到收放自如的,在怪物界中极其少见。

光是要克服怪物情绪平和这一条短板,宋君承每天就要耗掉极大的精力。

而宋君承的演技能在人类社群中屡获大奖,受到专业级和大众的双重认可,就意味着他是必须拿自己的全部生命力和精力去演遇到的每一场戏。

这些戏剧冲突里的情绪起伏会掏空了他的全部精力和情绪。

如同一根每天都必须要紧绷到临界值的弦,它也有负荷的程度。

宋君承已经远超了自己的负荷,处于极度疲惫和消沉的状态。他想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就让自己回到过去做怪物时候的平静。

人身上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自洽。

但这一点对怪物出身的宋君承来说尤为不易。

就像丁主任说的,怪物们的申请表如果被粉碎了,它们不会愤怒,也不会指责。

它们再申请一次,或者,干脆不申请了。

怪物的思想很简单,宋君承也很简单。

只有了解这些之后,才能更有可能站在怪物们的角度去思考它们的行为,动机和心理。

特移局即将启动的移民后相关心理疏导,融入适应,以及相关评估监测的试点其实很有意义。

而瞿木全又是另一种情况。

瞿木全身上不仅有怪物的纯粹,还有怪物中极少见的目标感,使命感和坚定感。

某种意义上说,瞿木全有更接近人类性格中的坚韧和自洽。

瞿木全的专案她前面没有参与,但从医疗科那个环节开始,她隐约能get到特移局的行事风格。

丁主任其实可以不用一遍遍帮木全周全的。

张科也可以不用做到今天让瞿木全加入消防局新人报道这一步。

但这是瞿木全特殊移民的第一天。

在这一天,他回到最熟悉的报国路消防局,成为了他最想成为的人。

并且带着同他最亲近的人的信仰,继续留在这里……

这一天对他来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

虽然沈摇来特移局的时间还很短,但在这里她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形形色色,各自忙碌。

她也说不清每一个人都在各自忙什么,但等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每个鸡飞狗跳后和乱哄哄的背后,都是一小步。每个人的小步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怪物迈出崭新开始的一大步。

她忽然觉得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

这样的工作聚餐,也很有烟火气。

譬如一旁,老滕又无声愤怒,“我说了我不吃鱼。”

“老滕,尝一口嘛~”张科非要。

老滕生气,“我不吃!”

“那你只喝饮料有什么意思?”

“你管我。”

“……那我给你榨成鱼汁啊?”

这次,连沈摇都震惊了,Σ(⊙▽⊙"a

在老滕伸手掐死张科之前,陈局的电话又十分合时宜的响了。

陈年平静接起,“我是……对,我让张旻走的优先申请。我上午亲自去过了,没有问题……”

张科和老滕都自觉安静。

陈年继续,“我知道了,后续会让他们注意……不用了,流程合规,不需要检查报告。我还在另一个会上……好。”

虽然沈摇自始至终都没有听清电话另一头在说什么,但她从来没觉得有人能这么平心静气说话,却能让身边的人这么有底气过。

“流程合规”“不需要”和“还在另一个会上”,每一句都言简意赅,又恰到好处。

等陈局挂完电话,张科已经开始殷勤又不违和得给陈局捞鱼,下菜。

把感激涕零表现得淋漓尽致。

用丁主任的话说,现在多少双眼睛都盯着滥用“优先移民”的典型案例。

张科硬着头皮“顶风作案”,身上扛了无数压力。

“陈局,再生父母。”张科内牛满面。

陈局平静道,“老丁让我来的。”

逃过检查报告大劫的张科欢欢喜喜去买单。

陈局同老滕说起,“告诉张旻一声,检查报告不用写,但黄局那边要的新闻和说明今天要给到。”

张科还在开开心心买单,没有惊闻这个天大的“喜讯”。

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否极泰来和乐极生悲。

否极泰来过了,那马上就要乐极生悲了。

果然,很久之后,“啊!!!!”

沈摇捧腹。

*

回南城的路上,张科加油。

老滕去加油站里便利店继续买他中午觉得好喝的饮料。

沈摇和陈局在加油站外等候。

算上前一次,沈摇已经和陈局出过两次外勤了。

陈局温和,护犊子,还喜欢逗张科,相处久了,沈摇在他面前好像也没那么拘谨。

“吴桂芳的流程好了吗?”换作是别的领导忽然这么问沈摇可能会立即紧张了,但陈局开口,会让人觉得他只是想了解这件事的进展。

沈摇如实告诉陈局吴桂芳回寄的资料已经收到,吴桂芳也电话过她,希望能尽快走完流程;她和张科定了今天教她处理,她也告诉过吴桂芳了。

陈局点头,没有再多问。

应该是手机来信息了,陈

年看了眼。

沈摇在一旁等候,没有伸手去兜里掏手机。王女士说过,如果领导在同你说话时忽然来了信息,那他低头看手机的时候,你就算再无聊也不要去碰手机。

王女士在事务部门呆了大半辈子,有的是处事哲学。

沈摇耳濡目染,这些习惯都刻在细节里。

陈年回完信息,见沈摇双手插在大衣兜里,迎着路边,看着来往的车辆。

黑色的羊毛大衣,格子围巾,红色的耳钉在职业风里多了一丝明亮,自信,和……

惊艳。

他脑海里很少浮现这样的词汇,他略微错愕。

错愕时,见沈摇忽然回头看向他。

他平静开口,“来这几天还习惯吗?”

脑海里想起了早上见沈摇时,她抱着一束花,带着一幅毛茸茸的耳套。

沈摇点头,微笑道,“习惯,这里的工作很有意思。”

然后又补充了一句,“还能吃到好吃的~”

陈年笑了笑,没说话了。

“陈局,真的是丁主任让您来的吗?”沈摇其实不怎么相信。

陈年看她,正好张科远远按下车窗,“陈局,沈摇。”

是示意他们上车走了。

沈摇知道自己猜对了。

正好刚才风吹得有些冷,沈摇用格子围巾捂着脸小步快跑两步到车里。

“你们先回吧,我还有事。”临到车前,陈年打了声招呼。

“行,那我们先回。”张科习惯了。

陈年让开一段距离。

车驶离路口,沈摇在后视镜多看了好几眼那道身影。

*

“所以,按照流程处理,你现在挂在对外人事科,流程会先过到我这里,我过完之后,陈局很快。如果他半个小时之内没有过完,你就……工作证还没下来,你就微信催他。”

电脑面前,张科手把手教沈摇。

沈摇本来就聪明,一点就通,这些流程性的东西本来就不复杂。

“如果吴桂芳这里着急,你可以先和她约,只要确保去那里之前陈局审核完,手续走完就行。”张科说完,沈摇想起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张科,我好像没有陈局微信……”

“你没有陈局微信吗?”张科惊讶。

很快,张科又反应过来,“对哦,你还没有,没事,我推给你。”

特移局保密缘故,她连同事的电话都没有。

“张科,那有工作群吗?”

微信早就沦为办公工具,喜欢用微信的领导想找人的时候,一个微信就过去了。

再晚都能触及。

张科的发胶差不多消融了,头发又恢复到早前乱哄哄的鸡窝模式。

张科轻轻挠了挠鸡窝头,试图给沈摇解释,“特移局没有工作群……陈局说,微信不是办公工具,他如果在微信上找你,一定是他……”

想到这里,张科顿了顿。

沈摇正竖起耳朵偷听的时候,张科又摆了摆手,“算了,反正他不会在微信上主动找你就是了,但是,如果你急事微信找他,他也不会介意。”

沈摇大致明白了,有边界感,同时又不想下属为难的上司。

这是什么神仙上司啊!

“可以了,我过完了,有什么资料要查的,让铁憨憨帮你。”张科说完,拍了拍键盘,准备进入死磕报告模式。

安城大火的全面说明,消防局问他要怎么写?

他能怎么写?

总不能把瞿木全写进去。

但人消防局也不知道怎么写,只能他们特移局写。

特移局就是对外人事科写。

还得合情合理……

沈摇不好再打扰他了。

刚才张科已经说的很详细,她也知道怎么处理后续流程。申请,说明,复核,资料对比,经办人确认,然后就送最终审核。

最终审核是陈局。

沈摇又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问题了,再点击的发送申请。

如果陈局能在半个小时内审核完,那她还能赶得及去南山苑那里。

趁着间隙,沈摇先送资料去档案室。

档案室在17b,等电梯的时候,沈摇收到张科微信。

张科:【[个人名片]陈年】

添加对方微信。

对方通过。

微信名就是自己的名字,陈局的微信应该很简单。

沈摇备注了陈局,本来是想发一个微笑表情算打招呼的。

但电梯忽然下行,沈摇一看,糟糕,刚才忘了刷17b,下去了。

沈摇赶紧按最近的楼层。

今天事务中心大楼电梯检修,就这一个,下去了要等很就才能上来。

好容易按了13,还要再走4层回来。

等下了电梯,瞄了一眼聊天界面。

沈摇:!!!

沈摇天都榻了。

沈摇拍了拍陈年。

陈年:【有事?】

沈摇:【[哇](表情)】

沈摇:【[打脸](表情)】

沈摇:【[炸弹](表情)】

陈年:【审核了。】

沈摇想死的心都有了。

第19章 Chapter19③撤销移民流程……

Chapter19

特移局流程规定:

①普通移民流程,需要两个及以上特移局员工在场;

②特殊移民流程,譬如,优先移民,强制移民等,需要至少三个及以上员工在场,包含科级以上人员;

③撤销移民流程,需要两个及以上特移局员工在场,包含科级以上人员。

沈摇第一次经办专案,所以还是第一次读到特移局的这些规定条理。

特移局是事务部门。

事务部门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强制措施。

这些强制措施的实施,大都是为了避免和防止在特定流程中产生的不合理,不合规,因缺少相互监督,滋生贿赂和腐败等行为。

这项规章制度本身放在人类社会不难理解。

好比一个公务人员全权包揽并包办了一项公共事务的全流程,就等于手上掌控了这条链条上的全部资源分配和利益分配。

手中的天平稍不注意就会失衡。

之前特移局收紧优先移民通道,就是要严控这条链条上的有怪物通过特意制造混乱,然后走优先移民通道进入移民流程。

所有的规章制度都不可能在各个方面完美。

强制措施的出台,一定是附和客观事实,是客观催生的结果。

沈摇能理解,但还没有想通,怪物同人类之间的贿赂和腐败能通过什么样的环节产生联系?

以及,人类能从怪物身上索取到什么?

吴桂芳的撤销移民专案,陈局已经完成了最终审核。

流程正式进入到归档阶段。

张科教过她后续的操作流程。

根据特移局的规定,归档环节除了她是经办人,还需要科级以上的人员陪同在场。

沈摇现在挂靠在对外人事科,她经办的专案优先级是放在张科这里的。

但消防局的说明报告对方要求张科今天一定要提供。

张科抽不开身。

局里能腾出来的科级,张科都找过一遍了。

吴桂芳的专案临时,局里问了一圈,该出去的都出去了。

张科对着通讯录皱起了眉头。

“陶紫姐不是在吗?”她看到通讯录上陶紫姐是行政科的科长。

行政科虽然不是业务部门,但好像不违反规定。

沈摇和张科你看我,我看看通讯录,然后再一起看看屏幕上的规章条例。

是的,很清楚,没毛病!

事出从权,陶紫姐应该行吧。

而且沈摇和陶紫姐熟悉,陶紫姐应该愿意帮忙的。

张科自言自语一般,小声嘀咕了一句,“嘶,陶紫这儿不行啊,撤销移民这事儿……”

沈摇正想着撤销移民这项业务是不是太特殊,一定要业务部门才能操作的时候,陶紫正好来办公室串门。

一身优雅贴身

的粉色小香风,稍微靠在门口,轻轻敲了敲门,“阿摇,吃草莓了~”

陶紫是来给她投喂草莓的。

见她和张科两个人凑在一起,张科还焦头烂额着,不知道他两人在做什么。

“怎么了?”陶紫凑近问起。

这几天在特移局,沈摇已经和她混熟了。

张旻这个不靠谱的在一边皱眉头,肯定是遇到难事了,她才懒得管张旻,是来关心沈摇的。

她小声同说起,吴桂芳的专案有点急,想今天下午就去南山苑,但张科还没找到其他科长可以帮忙。

“什么专案?”陶紫多问了句。

“撤销移民申请……”沈摇刚说了几个字,就见陶紫愣住。

沈摇当即想起张科刚才还在自言自语的“嘶,陶紫这儿不行啊,撤销移民这事儿”,沈摇顿时停下,赶紧礼貌吃草莓,“嗯,好甜~”

她的演技没有宋君承好,陶紫还是沉默了。

“哪个专案?”陶紫忽然问张科。

“19950068,吴桂芳,撤销移民申请……”张科念完编号,然后眨了眨眼,小心翼翼看她一眼。

稍许,陶紫嚼了一个草莓,没什么语气地说,“我去吧。”

沈摇和张科都悄悄喵了她一眼。

等她目光看过来,两个人都挪开目光假装看资料,然后好像忽然感受到她的目光,又齐刷刷光明正大朝她看过来。

因为实在太齐了,反而又没有那么光明正大了。

“我正好有时间,阿摇,你整理好来找我,我带你去取工作箱。”陶紫说完转身。

“好……”沈摇愣愣应好。

粉红色的小香风套装离开,沈摇看向张科,“张科,陶紫姐是不是不能走撤销特殊移民流程啊?”

她刚才也听出来了。

无论是张科还是陶紫姐,都在有意回避让陶紫姐处理撤销特殊移民的事。

张科轻叹一声,然后托腮看着她,小声道,“这事儿不好说,你得自己问她。”

想了想,张科又道,“不问也行。”

沈摇隐约有些懂了。

不是能力和岗位问题,是个人意愿问题。

“我知道了。”沈摇点头。

张科欣慰,“我们对外人事科各个聪明,简直就是特移局的大脑!”

沈摇眨了眨眼,“那脑占比,是不是不太大啊……”

毕竟,对外人事科就他们两个。

她还是挂靠的。

算半个。

张科:“……”

张科‘睨’她。

“我去找陶紫姐拿工具箱了。”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她好歹也是个君子!

*

陶紫姐开的车,局里到南山苑只有二十多分钟车程,下午5:30左右能到。

赶得及。

沈摇还没有完整经办过撤销移民流程操作,工作证没下来,在外不能查看数据库。

沈摇刚才都记脑子里,正好趁路上反复过几遍。

她是特移局新人,但不能因为她是新人,就理所应当让别人包容。

自己不露怯最好的办法就是心里有数。

烂熟于心,就差不多心里有数了。

陶紫姐告诉她,“别紧张,都是这么过来。”

沈摇想起上午在报国路消防局的场景。

陶紫姐在特移局的时间应该不短,应该见过了很多怪物通过特殊移民途径变成人,也送走过很多不愿意再做人,或者无法再做人的怪物。

她紧张,是因为心里对第一次经办专案有着期待。

但对陶紫姐来说,也许这些过程走过了,也见多了,也就平淡了。

“送人这个环节,比见证一个移民的环节更难。”陶紫一面开车,一面看着前方忽然说这么一句。

沈摇隐约觉得应该和张科欲言又止没说的有关……

但陶紫然后再说旁的,沈摇也没有多问。

这事儿没有了下文。

*

北方的天,5:30已经接近天黑了。

白天下了一场雪,路上有些打滑,南山苑路面的停车场有不少被雪盖了,没有及时清扫。

路面本来就狭窄,陶紫和沈摇转了一圈才找到合适的位置。

“谢谢你们,小沈,小陶,专程替我跑这一趟。”吴桂芳心如明镜,能这个点赶到南山苑,一定是追着流程走完,特意替她抢一天时间的。

“昨天局里有事耽误了,今天陈局和张科特意帮忙走了加急,流程都走完了,我们赶紧过来您这里,没耽误您这边的事就好。”

沈摇的话说得很诚恳。

确实有耽误,但局里上下也都在帮忙加急了,也感谢她的谅解。

吴桂芳抿唇微笑。

她喜欢眼前的女孩子。

一眼看去的干净好看,礼貌教养,也能干,热忱,但说话做事又条理清晰,不糊弄人。

“雯初带回来的红茶,味道很好,你们尝尝。”

无论多忙的事,吴桂芳还是保留着旧事待客的礼数,亲自泡茶。

陶紫看着她,目光里稍微有些氤氲,正好趁着端茶隐了去。

沈摇和吴桂芳说话去了,没有多留意。

“嗯,这茶好喝~”沈摇眼前一亮。

家里王女士喜欢看书,还喜欢饮茶。

去客厅化之后,王女士多了一间茶香四溢的书房。

沈摇很小就跟着王女士一起喝茶,能品得出茶分几等。

见她喜欢,吴桂芳眸间微暖,“雯初也喜欢。”

沈摇能感觉得出她对雯初的感情很深。

但以人的常识理解,如果有感情很深的羁绊,都是愿意留在亲人身边的。

吴桂芳对雯初,还有雯初的女儿冕桃都很亲厚。

这些亲厚藏在字里行间,藏在言辞里,也藏在屋中随处可见的照片,相册,还有手工摆设。

有这种情感羁绊,吴桂芳应该继续留在这里才是……

但她申请了撤销移民流程。

而且,还希望特移局能尽快替她办理。

所以沈摇不是很明白。

特移局申请撤销移民流程审核通过之后的,怪物的去向有两条。

①凡通过撤销申请移民流程的怪物,因不再符合继续留在人类世界的条件,予以遣返,不得逗留,且永久剥夺再次申请移民的权益。

遣返的地方,就是丁主任说的怪物次元。但遣返回怪物次元的怪物,还保留着自己的意识和apt值。

某种意义上说,走这条途径的怪物,只是从人类世界回到了属于有意识和apt值的怪物世界,但它们本身还在。

②凡通过撤销申请移民流程的怪物,因不再符合继续留在人类世界的条件,且拒绝遣返,申请永久停留的,将彻底清除apt值,成为普通物品。

原则上,特移局会优先遵照怪物意愿申请去向,但不超过特移局规定范围。

走这条途径的怪物,留下的是它们的本体,它们的意识已经不在了。

它们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

一根消防栓,一块石头,一颗树……

沈摇低头,再次看了看拆开的档案袋。

吴桂芳选择了②。

“吴奶奶,审核流程已经走完,不能再撤销,但是归档流程,您还可以再考虑。”沈摇沉声。

吴桂芳莞尔,平静知性的目光里带着笑意,和着一身优雅的旗袍,说不出温和平易,“我考虑清楚了,不用更改了。”

第20章 Chapter20她好像慢慢拥有……

Chapter20

“小沈,谢谢你,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但我有我自己的决定。”吴桂芳的语气依旧不急不躁,缓缓道来,“这三十年时间于我来说,足够了。我本来也不应该是吴桂芳这个身份,现在只是让一切恢复原样,我做了我想做的事,也没什么遗憾了。”

吴桂芳的坐姿笔直,一丝不苟。

指尖端起茶盏的动作,没有一丝多余的痕迹,透着那个年代特有的雅致与韵味。

“按流程走吧。”

吴桂芳眼中有眷恋,但这种眷恋不是羁绊。

属于她的羁绊,其实早就已经过去了……

沈摇轻声道,“吴奶奶,那我们准备?”

吴桂芳微笑颔首。

一旁,陶紫打开工具箱。

工具箱里的东西不多,但摆放整齐。

陶紫熟练从工具箱中拿出板夹和笔给她,然后也拿出一只录音笔。

沈摇恍惚有种通透,这个工具箱曾经陪伴着很多怪物走过了它们在人类世界的最后一程。

陶紫按下录音笔。

沈摇提醒,“吴奶奶,最后这一段我们默认是录音,您也可以选择影像留下。如果有需要,我们会播放给您的家人看。但是按照规定,这一段在他们的记忆里只会留存24小时,24小时之后这段记忆会自动清楚,这段影像会保留在特移局的档案中心。”

吴桂芳会意,“不用了,按流程留下录音就好,也不用播放给其他人了。”

这一段,原本也应该只是她自己的回忆。

沈摇明白了,“好,那我们开始了?”

吴桂芳点头。

沈摇按照板夹上的流程进行归档。

“特移内【回19950068】,吴桂芳女士,本体……”

沈摇顿了顿,继续道,“明万历年间,紫檀木质传承木梳?”

沈摇眸间略带诧异。

小叶紫檀木,是明代宫廷常用制作工艺品的木材,极其奢华,雅致,也少见。

嘉庆年间保留和传承下来的紫檀木梳,如果工艺精湛,保存得当,是传世品了……

沈摇忽然明白为什么吴桂芳身上有种独道的古典韵味在。

举手投足间的优雅,有历史和艺术的沉淀。

沈摇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她的第一个专案接触竟然的就是古物。

而对方正优雅地坐在她面前。

“是。”吴桂芳平和点头,“我的本体是万历年间的一把紫檀木梳,但太久之前的事我没有多少印象了,只是在特定的场合才会隐约想起工匠把我呈现给宫中贵人之前的场景。”

吴桂芳的每一句话里都藏了故事。

那个时代紫檀木的名贵,工匠们无数个日夜的细致打磨与精心雕刻,上呈至宫廷华贵,最后赐予宫中某个贵人手里。

也许,甚至还是她口中能说的出名字的某一个……

沈摇从来没像当下一样,觉得历史的痕迹就铺陈在她眼前一般。

而这一刻,她仿佛在吴奶奶口中的叙述里看到了一幅幅延展开来的画卷。

……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不少地方从男耕女织,开始慢慢往“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集中式作坊发展。

商业和手工业都得到长足发展。

能工巧匠的出现,让民间工艺开始慢慢进入权贵的眼界。

之前由宫中银作局负责的金银首饰制作,开始将目光投到民间,让民间工坊制作宫中用度。

因为材料珍贵,紫檀木梳很少在民间制作过,但当地工匠有一门手艺可以将镶金嵌玉做在木梳上,权贵中忽然流行起来。

银作局遣人来了当地,要给宫中做一把紫檀木梳。

当地工匠活是接下了。

但也接下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木材珍贵,要怎么保护?

镶金嵌玉在普通木梳上已经攻克,但在紫檀木上稍有不慎就是闪失,是杀头的罪。

权贵中流行的式样繁多,早前就挖空了心思,紫檀木梳上要怎么才能别出心裁,还要体现宫中的庄重,典雅?

抛开紫檀木梳上的金银玉器,木梳本身可以做的式样很多,但宫中是否有忌讳?

这些难题一个个落在工匠身上,迟迟不敢动工。

这把紫檀木梳,从一开始,就凝聚了民间匠人的集体智慧,巧思和无数心血……

耗费数百个日夜,反复打磨,精心雕琢。

最终,这把紫檀木梳在庆典上被呈送给明神宗。

而年幼的明神宗又将它赠予了李太后。

在紫檀木梳被赠予李太后过后的几年里,李太后结束了听政。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等改革走到了历史眼前。

很快,万历中兴。

但历史的车轮从来向前,不会为任何一个人停留。

后金强盛,逐鹿中原,清朝取明而代之。

历史中的人物也如同时间长河里的一瞬,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都汇入长江滚滚东逝而去。

留下的见证,只有文字,以及,不会说话的它们……

朝廷的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和洋务运动,以及后来的白银外流,虎门销烟,马关条约,辛亥革命……

历史的宏大,于细微处,就是紫檀木梳的辗转易主。

紫禁城,北平,羊城,然后是民国时繁华的上海滩……

几经流转,虽然也被保存和维护得的很好,但时间还是它失去了初次在紫禁城中展露的光彩,返璞归真,回到了最初的意义。

一梳结发同心。

二梳诸事顺遂。

三梳儿孙满堂。

这是婚礼前夕,母亲送给女儿的礼物。

用它寄托了自己全部的思念。

这也是吴桂芳渐渐有意识的第一年……

很淡的意识。

它开始观察周围。

从听周围的声音开始,听周围的说话声,鸟鸣声,仿佛感官开启。

然后是视野。

它开始慢慢熟悉这些画面,这些画面里有它听到的声音。

鸟语,花香,母亲对女儿的叮嘱。

女儿对母亲的思念。

这种感觉很奇妙。

它开始慢慢想起,很长一段时间,它都困在盒子里。

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人把它拿出来观赏,维护,最后又放回那个盒子里。

但现在它可以看到阳光,听到雨声。

历经了足够漫长的岁月,它好像现在才真正成为一把紫檀木梳。

每天从发间穿过,闻到头发的清香。

它在慢慢熟悉一个人。

但很多东西它不懂。

也不懂得镜子里,那个女孩子的喜怒哀乐。

它像一个旁观者,不那么熟练得陪伴着她。

它没开化,也不明白陪伴的意思。

它也在一点点,从木梳的角度去认识这个世界。

但它能去的地方很少,大多是听女孩子同她丈夫说话。

这户人家姓张,在江浙一代曾颇有名望。

祖上是簪缨世家,如今家中在政府身居要职。

族内富甲一方。

但那个动荡的年代,即便是有名望的人家也过得不易。

战火纷飞,家族迁徙,奔波狼狈,名望和富足也仍不能得以在战乱中保存所有的家人。

张家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但境遇不如张家的却比比皆是。

人们熟悉了苦难。

有人在苦难面前退缩,有人抛头颅,洒热血。

那是一个不怎么好的年代。

它跟随着张家辗转去了很多地方。

见过很多早前不曾见过的人,事,物,也见过很多不容易。

人的世界其实一直不容易。

它也渐渐想起盒子里的记忆。

辗转,颠簸,也曾有厮杀和血腥落在装它的盒子上。

人的世界要远比梳子的世界复杂得多。

它喜欢被人用来梳头发的感觉。

它在实现它价值的时候感到满足……

时光荏苒,如同历史上所有艰难时刻,动荡会过去。

它也记得四九年秋冬,女孩子用它梳了很正式的发髻,去参加庆祝大典。

张家的小女儿也在那年出生,带来了新的希望。

虽然家财早已在动乱中消散,但书香世家的底蕴还在。

紫檀木梳和随身之物都是不显露的珍藏。

它被送给了张家刚出生的小女儿。

张既翕。

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既翕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最美好和淳朴的愿望。

张既翕就是雯初的外祖母。

她是它真正有成熟的意识和认知以来,陪伴最久的人。

用人类的话说,她是它的小主人。

它真正从一个生命开始就陪伴着她。

她刚出生的

时候那么小。

皱皱的,还黄黄的。

它不一样。

它被做出来就是现在的样子。

除却在动荡和辗转中掉落的金丝和玉碎,黯淡了些,有了些磕碰,它被做出来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子。

但既翕不一样。

她从皱皱巴巴的,开始慢慢长大。

从头发有那么一点点,到母亲给她剃光头,变成粉嘟嘟的洋娃娃,再到头发渐渐长出来,渐渐变得好看。

人类的变化可以很大。

这是它第一次认真去记住一个人每个年纪的模样。

它能记住既翕从小时候起的每一个模样。

还有既翕小时候过家家,用它给布娃娃梳头发。

它想,如果既翕以后有了女儿,肯定会用它给自己的女儿梳头发。

就像她母亲现在一样……

它是一把紫檀木梳。

在漫长的岁月里,都被关在一个狭小黑暗的匣子里,不见天日。

但在陪伴既翕长大的那段日子里,她好像慢慢拥有了对温暖的感知……

对朋友,对亲人,对温暖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