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今天你老子我就试试你的成色,可敢不敢?”杨善福也微微一笑说道“要是做得不好可得仔细你的皮。”
“没问题!”杨秋和笑得十分灿烂,又去跟谭丽丽说“媳妇你看着,等下你男人要来征服这片地了,哈哈哈!”
“快别说傻话了,小心等下爸削你!”这蠢样,简直没眼看。
两人又凑在一起说了十几分钟话终于等到背着背篓的张翠花。
杨秋和一看到张翠花的身影就迫不及待的冲上前去从背篓里拿出装着粥的饭盒或者说是饭桶更合适,连碗都来不及拿,掀开盖子就喝,连灌了几口水后才在张翠花的怒骂声中从背篓里拿出饭勺和碗,先给给杨善福打了一碗,第二碗打给谭丽丽,又问张翠花还要不要吃,得到不要的回复后才给自己也打了一碗,连送粥的黄豆都没管就这么吃着。
一人两碗粥下肚,一饭盒的粥就下去一大半,剩下的这些就是他们下午解渴的了。
又坐了十来分钟听到锣声响起,午休时间结束了,一家人收拾收拾又开始干活,因为上杨村的地大部分是山地,地块大小不一样,不好集中干活基本上都是几人分一块地,把活干完就可以去计分员那里登记,按每块地的大小计工分,然后还想干的就去别的地干,不想干的也可以回去休息了,只不过大家都不会这么做罢了,毕竟都穷,想多得粮食就得多干活。
………………
吃完午餐的杨静兰又睡了一觉,醒来的时候正好听到堂屋的钟发出铛的一声,出来看到已经下午三点半了。
感受一下觉得头也不晕了,她起身开始探索这个新家,虽然有原主的记忆,但是还是要好好熟悉一下省得被人看出破绽。
一边收拾一边熟悉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把家里大大小小的角落都看过摸过后她跨上篮子带上镰刀开始出门菜地,最重要的是趁机去熟悉村里的环境。
卧马山、骆驼岭、公鸡岭、日出岭围成一个大盆地,依着公鸡岭建房子的上杨村和依着卧马山建房子的下杨村隔山相望,没错隔山,因为这盆地的中间还有一个山头,虽然只有三四十米高,但却也把两个村挡得严严实实,明明直线距离不到三百米的地方修公路硬是多出几百米路来,山上大多是石头,几乎没有土,它连名字都不配拥有。
按理来说,四座山围成的盆地,那么多的平坦地面,该有不少田可以种稻谷吧,为什么她们家还这么穷,而且就算不种稻谷也可以把房子建在平地上啊,为什么还要建到山腰去呢?原因恰恰是因为这里的地太平了,水排不出去,一到夏天雨水多的时候就水灾,大量的水直接把道路阻断,最深的地方能有个十米左右,根本不能种东西。
因为上杨村和下杨村以前是一个村子的,叫杨家村,后来改成了杨家大队,被分成了一队二队,但对外他们还是自称杨家村的。
杨静兰打算去大队办公的地方看一眼,那里不止有大队办公室,还有大队小学和代销店,这个代销店是供销社的代销点,附近几个村的人要买个油盐,或者针头线脑的都会来这里。而小学则是整个杨家大队的小孩都要来这里读书,要知道杨家大队可不止这两个小队,所以小朋友有点多,六个年级却只有三个老师,可想而知没有老师上课的班级会有多热闹了。
在村里逛了一圈的杨静兰去地里摘了满满一篮子!,心里想的是肉都已经那么少了,多吃点菜总可以了吧。
回家的路上她看到了一个背着一背篓猪草的年纪看起来跟她差不多的少女,还奇怪了一下,按理来说像她这么大的女孩这时候应该在地里干活才对啊。没想到对方看到她还走了过来“兰妮你头怎么了?都青成这样了,是不是很疼啊,我上次碰到小腿也青了一块,看起来都没你的严重,我都觉得疼死了。”
想起来了,这是她爸的堂弟家的女儿,比她小几个月她要叫一声堂妹的梅妮,两人关系一向不错,和她一样在备嫁,难怪没有下地。不过,这个时间她怎么在这,按照她们平时打猪草的速度她这时应该在家里或者在山上,怎么都不该出现在这里,更别说还背着猪草了。
“摔了一跤,可疼了,你看搽药了,可还是疼。刚开始的时候我都懵了,有种脑袋爆炸的感觉。”杨静兰把头伸向她让对方看得更清楚些。
“下次可得小心点,你都这样了明天还要下地干活吗?”她还不知道杨静兰今天开始就不下地了。
“我今天开始都不下地了。”说完她努力憋气,同时把头压得更低,作出一副害羞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