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事出反常(一更)(1 / 2)

如今陆天青的计划正进行到第二步,从各方面的信息汇总来看,暂时没有遭到太大的阻力。

他的个人工作室近日进账不少,用了许多方式避税后能留下百分之八十的收入,这种方式如今依旧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短时间没有办法从经济方面做文章。

海天那个烂摊子由江城西接手后,迅速推了几个替罪羊出去,虽说没有办法彻底洗白公司的名声,但表明态度切割“劣迹艺人”保留在这个圈子的一席之地还是没有问题。

江城西断尾求生太过迅速,再加上他老爹暗中支持,唐显和岑蓝他们还未反应过来,海天影视已经完成脱胎换骨,想要再找罪证基本不可能。

况且江城西实名举报部分海天影视艺人之后,将海天影视原本烂账甩得很干净,现在剩下的账目问题,不仅海天影视一家影视公司存在。

揭露海天影视,就等于和整个圈子大部分资本作对,就算唐显背后还有个唐家也不敢一次性得罪一整个圈子。

当前圈子里面真正干净的公司基本上不存在,倒是许多玩咖的工作室,因为本身就不是主业也不需要盈利,所以账本很干净。

就像是陆丰如今开的这个工作室。

陆丰的确将演戏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做,但他并不需要从这份事业里面获得金钱,他拥有的财富足够支持他工作和生活。

他能够随心所欲定价和选择喜欢的剧本也是因为他拥有足够的资本。

就算那时陆天青通过陆家的关系催动了法律进程先一步冻结了他的账户,他也不至于一分钱都没有。

只不过当时他人不在京城有些事没办法隔空操作,而且那个情况,将身上一些东西抵押掉就足够。

说得不好听一点,陆丰这个行为是有一些扰乱市场。

可这几年华国娱乐圈的各项合同早已不是看演员本身的能力,而是看艺人背后的资本。

账面上的钱财往来看似只是片酬,实际上不过是博弈之后的账单而已,零零散散瓜分到最后能够拿到手的不足十分之一。

很多艺人有了知名度后选择脱离公司单干也有不愿意和公司同流合污的原因在里面,可没有过硬背景的情况下这么做,只有可能被老东家压得永远都翻不了身。

人总是健忘生物,娱乐圈更新换代的速度又快。一个艺人如果长期不出现在观众视野之中,自然而然会被人遗忘。

陆丰能够在华国内拥有几乎超过七成以上国民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剩下四成里面又有百分之九十知道他演过的角色,也是他这些年无缝进组刷脸演绎角色的结果。

这份国民度不要说同年龄的年轻演员,就算是老一辈也少有人能比。

他现在想要在事业上更进一步,需要考虑的早就不是知名度问题,而是怎么找一个没有任何人会暴雷的剧本。

出道即影帝,至今仍然是华国获得影帝奖项年纪最小纪录保持者,后续转战电视剧也拿了不少最佳配角之类的奖项。

如果不是后续参演的剧本几乎全军覆没,陆丰身上的奖项数目会累积到一个恐怖数量。

虽说除了职业黑子和水军不会有人质疑陆丰的演技,但有奖项和没有奖项的差距还是很大。

陆丰原本规划就是通过各种手段筛选剧本,至少要保证有一部剧能顺利播出到评奖,可就算做了万全背调,片子也会因为外界因素被下架。

这几年他已经开始计划自己组剧本拍摄。

计划还没有付诸实际就遇到了如今这档子事。

好在另起炉灶十分成功,现在只要将最后的麻烦解决,他就可以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演艺事业上面。

按照陆丰性格和行事风格,选择了一条路就会做到最好。

华国内部奖项仅仅只是他达成最终目标路上的一个较大的台阶而已。

跨过这个台阶,他便会向着更大舞台进发。

没跨过之前,陆丰也不会用其他方式跳过。

一天当了两场时装秀嘉宾,递到手中的邀请不计其数,陆丰没有接下任何一封,任由外界揣测他的用意。

一时间国外各种新传媒体大量转发相关信息,陆丰本人的热度甚至超过了早已让人审美疲劳的时装周。

就在外媒给陆丰按上各种神秘莫测标签之时,国内网络上也是一场吃瓜狂欢,具体内容自然也绕不开这次时装周。

准确来说是参加时装周的人。

以往时装周都是女艺人的主场,男艺人的讨论度相对较低,可这次却打破了惯例。

先是有通稿明里暗里嘲讽陆丰出道十多年才能参加时装周,马上就有其他营销号吹捧凌峰新人出道天赋逆天所以进入了时尚圈。

凌峰对外的人设大部分复制粘贴陆丰,另外一部分又摘取了当下比较流行的男团偶像吸粉套路,各种营销通稿吹得基本上网的人都知道他是平易近人版的陆丰。

这次两人信息先后在网络上出现,自然会有人将他们放在一起做对比。

只是比外在条件,凌峰必然落败。

拿了钱的营销公关公司当然不会蠢到用金主棋子的短板去撞铁板,他们主要营销套路还是性格态度,顺便嘲讽陆丰以前不去时装周并不是因为他所说的没兴趣而是没有本事。

这套无中生有避重就轻的造谣对比要是成功,肯定会影响陆丰的形象。

但不等他们将似是而非的消息发散出去,凌峰的黑料已经被人扒了出来。

整容、耍大牌、压榨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