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打包外带、凉拌鸡丝因着铺面……
因着铺面中地方小,实在坐不下这么多客人,平时白日里倒还好,挤挤也就坐下了,等到晚间用晡食的时候,位子实在是不够坐。
思索过几日之后,姜如意将自己的想法说给阿芍听。
“小娘子打算推出打包外带服务?”
凉棚底下,阿芍从小菜圃中抬起头来,好奇的朝姜如意看过去。
自从夏至之后,天气变得越发炎热起来,小菜圃子里种的这些青菜,也被烈日晒的有些发蔫。
所以趁着早晨有时间,姜如意和阿芍、静宛一起,在小菜圃上搭起来个小棚子,既能通风遮阳,又能将桌椅抬到棚子下面,方便又凉快。
这几日的朝食,姜如意都是让阿芍端到凉棚下面吃的,迎着徐徐的凉风,用筷子夹着清凉的小菜,或端着杯饮子小口慢慢喝着,颇有几分惬意的感觉。
这会儿,面前的圆桌子上,摆着两笼糯米烧卖,两碗熬的香浓的红豆粥,并一碟搁了辣子的凉拌鸡丝。
这鸡丝用的部位是鸡胸肉,先将肉下锅煮熟,在冷水里浸凉之后,捞出来控干水分,然后用手撕成条状。
撕的时候,顺着鸡肉的纹理越细越好,等将这撕成细条的鸡丝里,加上胡瓜丝和萝卜丝,然后再加上调料,找个大碗搅拌均匀。
用筷子夹起一口,清凉的鸡丝夹着胡瓜丝,吃
起来香辣鲜美,很适合朝食的时候佐粥吃。
姜如意喝了一口红豆粥,用筷子夹起个烧卖,对着阿芍点了点头:“没错。”
在本朝,外卖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凡是大些的酒楼中,皆有腰间系着大围裙,专门送外卖的伙计。
不过如今铺面里只有自己和阿芍两人,人手不足,送外卖是不可能了。
但是她们不能外送,却可以让客人打包回去不是?
姜如意继续说道:“若是吃饭的客人太多,不愿浪费时间等位的客人,可以将点的吃食带回去吃。若是客人本就打算带回家吃,那便更好了,这样一来既能空出座位,二来也能按照客人的需求选择。”
阿芍正从厨房里洗干净手,走到圆桌旁边坐下,听了姜如意的话,连连点头。
“小娘子这个主意好,若换作我是客人,肯定也愿意的。”
姜如意见阿芍也觉得想法可行,点点头,接下来几日,她又思索了一番具体细节,然后便这么决定下来。
……
这一日,来买吃食的客人,便发现铺面里多出了张长条桌子。
那长条桌挨着柜台放着,中间空出来一块,并不耽误通行。
长桌一侧摆着个三层小架子,每一层都摆着给客人展示用的菜品,而长条桌上,则整整齐齐摆了一排小食盒。
当有客人好奇的问起那食盒,眼前的小娘子,就笑眯眯的向客人们解释。
“自今日起,本店提供打包外带服务。客人若是不想在这里吃,可以点了菜打包带回去,食盒却要收些押金。若是客人自己带食盒,便不额外收费。”
姜如意说完了这话,又语气歉意的解释:“客人们也看见了,如今铺面里的地方太小,忙起来的时候,实在顾不过来,到时候恐怠慢了客人们,反倒是不好了。”
食客们听着姜如意话说的诚恳,纷纷点头:“姜小娘子考虑的周到,打包外带回去当真不错。”
“太好了,前几日我便觉得等位子实在麻烦,又对姜小娘子做的吃食想念的紧,如今可以打包,可不就省去了等待的时间?”
姜如意见客人们接受的极快,松了一口气,笑着点头说可不正是如此?
她又笑道:“多谢客人们体谅,今明两日,凡是打包外带的客人,皆送一份凉拌小菜。若是自己带食盒来,所点的吃食还可以打九折。”
食客们一听打包竟然还能打折,纷纷点头,有离着家近的,见这会儿客人多,当即回去拿了家里的食盒带过来:“姜小娘子,要一份凉皮,一份水晶饺子带走。”
姜如意看着那去而复返的客人,连忙应了一声,动作利落的将客人点的吃食装进食盒里,又送了一碟凉拌鸡丝,笑着说一句客人慢走。
那些新进店的客人见状,皆指了指那拎着食盒离开的客人,好奇的询问缘故。
姜如意少不得也笑着解释一遍。
听完姜如意说可以打包的话,正在排队的客人也朝长桌上看一眼,当即就有几位走到长桌前面,点了吃食打包外带回去。
这一日下来,姜如意和阿芍皆忙得脚不沾地,主要是每次有新来的客人,都要向对方宣传一波打包外带的事宜。
不过这一日忙活下来,效果也极为明显。有了打包分流的客人,铺面里终于不再挤的满满当当的,阿芍收拾桌子也更顺当。
而且姜如意还意外的发现,竟然有客人趁不忙的时候前来,先点上一份凉皮或者馄饨吃着,等到吃完临走前,再外带一份回家吃。
长桌前的这位客人,正笑着向姜如意说道:“家中老人,平日里也爱吃姜小娘子做的水晶饺子,只是年纪大了腿脚不便,偶尔才能来一次。如今有了这打包外带服务,某便可以时常买了带回去。”
姜如意听着客人的话,十分意外的眨眨眼睛,没想到竟然还有这样一层缘由。
她请客人稍等,转身进了厨房里,嘱咐阿芍将凉拌鸡丝里的辣子,换成芝麻酱的。
等将那碟麻酱鸡丝装进食盒中,姜如意拎着食盒出来,笑着给客人递过去:“这样说来,当真是极方便的,况这铺面在城中,欢迎客人常来。”
那客人乐呵呵的点点头,道一声“日后一定常来”,然后就付过银钱,接过那食盒转身离开。
除了专门打包带回去给家人的,也有白天提前买了,带回去当晡食吃的。
比如眼前这位熟客,一张国字脸,说话的嗓门洪亮,正是开封府的衙役张易。
前段时间,因着姜如意没去州桥夜市上摆摊,开封府众人都以为姜小娘子改换了其它营生,不禁发出一阵痛苦的哀嚎。
后来不知是谁先发现,距离开封府衙门北边不远,新开了家卖吃食的铺面。等好奇进来一看,竟然是从前在夜市上摆摊的姜小娘子。
那衙役连忙兴奋的跑回去,将这发现给同僚们说了。
开封府的一众衙役们听说此事,都坐不住了,想着从前姜小娘子做的那三鲜小馄饨,纷纷嘴馋的跑过来买吃食。
等进来才发现,如今这铺面里,不但卖三鲜小馄饨,竟然还有凉皮、糯米烧卖和水晶饺子,从名字到模样,从前别说吃过了,连听都没听说过。
众衙役们兴奋之余,拿手擦擦嘴角激动的泪水,然后就纷纷加入了买吃食的行列。
这会儿趁着客人不多,张易指着那糯米烧卖说道:“姜小娘子,要三笼糯米烧卖,两笼菘菜馅的水晶饺子,另外再要十块五香豆腐干,一大桶绿豆汤,待会儿我一并带走。”
说完之后,紧接着又叹一口气:“可惜那凉皮要拌做现吃,要不然这样的热天里,吃上一碗清爽的凉皮,实在是过瘾极了。”
姜如意一边将糯米烧卖装进大食盒里,一边笑笑朝张易说道:“客人想吃凉皮,倒也不是没有办法。”
见张易睁大了眼睛看过来,姜如意指指身后的厨房:“虽然凉皮需要现拌现吃,但食材可以提前盛好,再用个小罐子单独盛放酱料。等客人吃之前,将酱料倒进碗里,自己用筷子拌匀了,虽然口感上差些,但估摸着差不了太多。”
张易听姜如意说的有道理,连连点头,当即又要了五碗凉皮。
姜如意笑着应下,转身进了厨房里,拿刀切凉皮。
阿芍扭头朝外面看了一眼,朝着姜如意咋舌:“小娘子,他们莫不是把咱们的铺子,当成开封府的公厨了吧?”
姜如意听着阿芍的话,笑着抿抿嘴,对此倒是不怎么在意。反正都是打包外带,一个人是买,好几个人也是买不是?
姜如意伸手从旁边的架子上取了个小瓷罐子,将调配好的酱料装进罐子里,思量着吃的人多,又往里多倒了些。
她将盖子扣紧,和那五份凉皮放在一起,用个托盘端着走了出去。
开封府里。
裴昭刚踏入衙门后院,就闻到空气中飘来一股陌生的辛辣味,那味道初闻不觉得怎样,等再往前走了几步,一股浓烈的辛香味直冲鼻子。
裴昭稍微抬起头来,听着里头衙役们兴高采烈的声音,脚下步子略微停顿了一下。王属官连忙快走了几步,朝里面轻咳了一声。
张易几个原本正坐在一起,高兴的吃着凉皮。姜小娘子说的果然没错,这酱料单独盛在小罐子里,只需要吃的时候倒出来拌了,滋味跟在铺面里吃的差不多。
那蒜香混合着浓郁的芝麻酱,再多多加些辣子,吃一大口爽辣过瘾,根本停不下来。
衙役们吃的太过投入,此时听到外面王属官的轻咳声,才察觉到裴少尹来了。张易几个连忙擦一擦嘴,从里面走了出来。
想着方才吃的太过投入,几人表情都有些讪讪的,揉着鼻子叫一声“裴少尹”。
裴昭朝众人略微颔首,淡淡的提醒一句,这吃食的味道冲鼻,下回还是挪去公厨里吃。
张易几人连忙恭敬的答应了。
裴昭点点头,视线扫过面前开着的窗户。
因着实在太热,屋里的窗户皆打开着,能看清楚里面的情景。
桌子上面摆着不少吃
食,瞧着应该是蒸的笼饼之类的,样子却有些不同。
另外还有几碗长条状的吃食,瞧着倒像是馎饦,但里面绿的、黄的各种食材拌在一起,用料十分丰富,刚才那味道就是从这碗里散发出来的。
王属官也显然也看见了桌上的吃食,他好奇的问道:“今日公厨里,上了新吃食吗?”
张易听到上峰问起,连忙摇摇头:“却不是公厨里做的,而是白日里换岗的时候,顺路从外面买回来的。”
王属官听了便有些意外,什么样的吃食,竟值得特意从外头买回来吃?不过味道确实闻着很香,样子也新奇。
张易看着王属官的表情,乐呵呵笑道:“这卖吃食的地方,离着咱们衙门也不远,是一家叫姜记的小铺面,就是前些日子,来咱们衙门做三鲜小馄饨的那位姜小娘子开的。”
裴昭原是收回视线准备走,此时听到张易的话,倒是又停住步子。
他朝那食盒上面看了一眼,果然见右下角的位置,写了个眼熟的姜字。裴昭挑了一下眉,然后才迈步离开。
……
倒是没想到,等到了第二天休沐日,裴昭竟然又听人提起了那姜记。
裴府的花园里,徐修正握着一把青白瓷执壶,靠在凉亭栏杆上自斟自饮。
这酒是他从南边寻来的,名曰蓬莱春,酒液顺着壶嘴流入杯中,盈盈一抹绿色,倒是极合这酒的名字。
因着是春酒,酒的味道偏甜偏清淡,虽然不如冬酒浓烈,却也适合这个时节喝。
裴昭素不喜喝酒,此时坐在凉亭中,拿着手上一只青白酒盏把玩。
徐修抿了一小口酒水,又满脸惋惜的摇摇头:“可惜今日只有酒,却没有适合下酒的小菜,算是美中不足。”
裴昭淡淡的看他一眼,视线所到之处,他那绛紫色绣着祥云滚边的衣袖旁边,分明摆着几碟小菜,并几碟干果。
徐修显然也注意到了裴昭的目光,不过却不在乎的摇摇头,一副装作没看见的样子。
裴昭微将那空酒盏放下,微皱一下眉头开口:“若是嫌某这里的吃食不合胃口,尽可以去城中酒楼里喝个痛快。”
徐修同裴昭是多年好友,早就习惯了他平日里一副冷脸的样子,听了也不生气,只从嘴里发出啧啧两声。
“那些酒楼里的菜都吃腻了,一点新意都没有。”
他说着,又凑近了一些,故作神秘的朝裴昭说道:“倒是离你家不远处,有家叫姜记的小铺面,做极好的糯米烧卖和水晶饺子。尤其是那水晶饺子,也不知是怎么做的,皮子极薄不说,模样当真如水晶似的,能透出里面的馅料来。”
裴昭两日内听到两次姜记,看着面前这位好友,不由再次挑眉。
他倒是没想到,才短短月余,那从大相国寺外卖薄脆胡饼的女郎,便租下了一间铺面。而且看样子,所卖吃食竟还很受欢迎。
徐修瞧着裴昭的表情,似乎发现了什么,有些惊讶的眨眨眼。
他从栏杆中一下子直起身子:“裴从谦,莫非你也去过那家铺面吃饭?”
难怪他如此惊讶,裴昭素不喜欢热闹,从跟裴昭相识以来,自己见他出门吃饭的次数屈指可数。
现如今,他竟然会知道一间小小的铺面,可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裴昭收回思绪,摇摇头:“倒还未曾去过。”这也不算是说谎。
徐修看一眼好友,十分怀疑的皱了皱眉头。
看他的模样,分明知道那姜记,多半还吃过姜小娘子做的吃食。
不过一时之间,又问不出更多的话,徐修这样想着,看着眼前神色恢复了淡定的好友,心里面好奇的似有猫爪挠一样。
与此同时,小铺面里,姜如意正带着阿芍一起,清点桌上的食盒。
自从推出打包外带服务之后,每日卖出去的吃食,果然比原来多了不少,客人们即使等不到座位,也能将吃食打包带回去吃,避免了许多潜在的冲突。
只不过这办法虽然好,也随之而来了新问题。
客人每日带走的食盒数量皆不固定,所以每隔两三日,姜如意便要清点一遍食盒数量,将没有还回来的一一记录下来。
等清点完了食盒,姜如意将手中的笔搁下,用手指捏了捏发僵的后颈。
阿芍靠在长条桌旁,叹了一口气说道:“小娘子,要是咱们也开食店就好了,到时候地方宽敞不说,来吃饭的客人都能坐的下,打包外带的人也会少些。”
姜如意听着阿芍的话,知她指的是隔壁那间卖石髓羹、白肉胡饼的食店,不由笑着瞪她一眼,又忍不住踮起脚朝隔壁看看。
要说起来,这清月楼旧楼的位置确实是好。即使二楼被当成仓库,只留下一楼出租,自己这间铺面和隔壁的食店,生意也相当红火。
相比起来,隔壁食店的面积要大上许多。两间店中间隔了一条走廊,以前应该是互通的。只不过如今,两间店都各自在前面另开了门,中间的走廊反倒是闲置了,平时用来堆放些不用的杂物。
姜如意曾经好奇看过那走廊,发现走廊面积竟十分宽敞,能横着摆开两张桌子。若是将来和自己这间铺面打通了,说不定还真够开食店的。
姜如意胡思乱想着,想到高兴的地方,自己先抿嘴笑了起来。
她看一眼柜台上记录食盒的账册,甩甩头,收起了胡思乱想。
想着自己在厨房里煨的粥好了,她将账册合上,打算喊阿芍吃饭。
一抬头,就见门外恰好来了客人。
第24章 养眼、干贝鸡丝粥如今这个时……
如今这个时间已经过了饭点,所以铺子里一位客人都没有,也正因为如此,姜如意才得空和阿芍一起清点食盒。
此时见到有客人进门,姜如意不免疑惑的朝二人看去。
等看清楚来人之后,姜如意反倒更惊讶了。
说起来,来的这两位客人自己还都认识。左边那位一身绛紫色圆领袍子的,正是前几天来吃水晶饺子的风雅郎君。
至于右边那位,一袭湖蓝色交领长衫,一双桃花眼,瞳孔清冷而深邃,不是那位裴少尹是谁?
倒是没想到,这两位竟然认识,而且看神态举止,似乎还是不错的朋友。
姜如意这样想着,忍不住朝二人身上打量几眼。
这两位所穿的衣衫一深一浅,气质也截然不同。一眼看过去,一位风雅俊秀,另一位则清冷威严,这样并肩走进来,倒是极为养眼。
姜如意很没节操的多看了两眼,面上却仍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
等二人进门之后,徐修很自来熟的朝姜如意打招呼:“姜小娘子,今日又来你这里吃饭了。”
姜如意含笑点点头:“欢迎郎君,郎君今日也是点那水晶饺子吗?”
徐修连忙点点头,说今日有人请客,每种口味的水晶饺子都来一份,再要一碗凉皮,一份凉拌鸡丝,说着朝她挤挤眼睛。
姜如意都笑着记了下来,等他说完之后,又转头看向自进门后就沉默不语的裴昭。
“裴少尹要吃什么?”
“咦?”徐修转头看看身边的好友,意外的挑一下眉头。
先前的时候,裴从谦不是还说自己没来过这姜记吗,怎得如今,姜小娘子一下子就叫出了他身份?
徐修用胳膊肘碰了碰好友,眼睛里透出几丝玩味神色。
裴昭淡淡的看好友一眼,将手臂移开些,朝姜如意看过去。
姜如意已经熟练的向他推荐道:“本店这段时日里新推出了凉皮,吃起来酸辣爽口,夏日里卖的极好,裴少尹要不要尝尝?”
裴昭摇了摇头,淡淡说道:“不必了,还是之前那三鲜小馄饨吧。”
姜如意“哦”了一声,她抬头看一眼窗外毒辣的日头,将目光收回来,朝这位裴少尹身上看了一眼。
这么热的天气,竟然还吃三鲜小馄饨,这位裴少尹果然跟他看起来一样,从里到外都冷飕飕的。
姜如意从心里腹诽一句,脸上露出个笑容来:“二位郎君请坐,吃食一会儿就好。”
说完,她转身进了厨房。
等两人坐下之后,徐修笑容揶揄的看好友一眼,嘴里面发出啧啧声。
“先前不是说没来过这姜记吃饭?方才我瞧着,你倒是对这里卖的吃食很是熟悉。”
裴昭淡淡的“嗯”了一声,视线扫过柜台旁边的长条桌和墙上挂的菜牌。
那菜牌每块不过巴掌大小,一块块挂在墙上,模样十分精巧,倒是跟她往日的风格一致。
再看菜品展示架上,那些模样新奇的吃食,跟昨日在衙门中所见相同,那模样看着像馎饦的,多半就是她方才提到的凉皮了。
裴昭微眯一下眼睛,然后又看旁边打开的窗户,以及窗上挂着的那精致小帘子。
这样的环境,再加上铺面里十分安静,侧面有帘子可以放下来,半遮蔽住外面的街道,果真是个适合吃饭的地方。
裴昭唇角似朝上弯起一些,无声将视线收回来。
徐修却在一旁好奇的问:“嗯是什么意思?”
裴昭看他一眼,简单的解释:“从前偶然一次路过州桥夜市,吃过这女摊主卖的三鲜小馄饨,倒不曾想,短短月余工夫,竟就开了这样一间小铺面。”
裴昭这话说的简略,让人挑不出半点漏洞来,徐修也只能点了点头,收回满腹的好奇。
两人正说着话,就见姜如意从厨房里端着个大托盘,快步走了出来。
大托盘上,摆了满满当当的吃食。水晶饺子、凉皮和凉拌鸡丝都是提前预备好的,做起来十分快捷,馄饨倒是需要现包现煮,不过炉灶上一直烧着热水,所以煮起来也很快。
姜如意将那三笼水晶饺子摆在桌上,又端了凉皮和三鲜小馄饨,分别摆在二人面前,最后放下那盘凉拌鸡丝。
她笑着说了句:“两位客人慢用。”
裴昭略一点头:“多谢。”
姜如意抿嘴笑笑,又补充一句,说客人若是需要什么就叫她。
裴昭和徐修皆点点头说好。
姜如意将那大托盘拎在手里,想着反正只有这一桌客人,索性就转身回了厨房,和阿芍一起吃饭。
灶台上,姜如意煮的干贝鸡丝粥,已经煨够了火候,此时早就熄了火放着,一股香味顺着锅盖冒出来。
等将砂锅的盖子掀开,里面那股浓郁的鲜香,瞬间弥漫在整个厨房。
姜如意先看一眼锅里熬的粘稠的米粥,又加了些姜末和胡椒进去,拿大勺子搅了搅,这样一锅香浓咸鲜的鸡丝粥就出锅了。
阿芍迫不及待的端着空碗过来,她先用鼻子凑近闻了闻,直呼实在是太香了。
姜如意闻言笑笑,能不香吗?
这一锅粥里看着清淡,里面却加了干贝、鸡丝和香蕈,况因着是自己吃的,所以用料十分足,尝一口都能鲜掉眉毛。
干贝也就是风干的扇贝柱,下锅之前用刀背稍稍将干贝压开些,里面的味道更容易出来,再稍微用油煸炒一下,让鲜味更浓郁。
将这炒过的干贝和粥同煮,里面再加上香蕈和鸡丝,煮开之后用小火煨着,直到米粒皆煮的开了花。
这会儿各种食材的味道都渗进了米粒里面,又稍微放凉,正是适合入口的时候。
姜如意给自己和阿芍一人盛了一碗干贝鸡丝粥,又从笼屉里拿了一笼糯米烧卖。
她用勺子搅了搅熬的粘稠的粥,放在嘴边喝了一口,那鲜香滋味瞬间弥漫进了口腔,姜如意舒坦的呼出一口气。
这一勺粥入口,里面干贝咬起来带了些韧劲,鸡肉却鲜美滑嫩,整碗粥滋味浓郁爽滑。怪不得有人说干贝此物“食后三日,犹觉鸡虾乏味”了。
阿芍喝着粥感叹道:“小娘子,这粥真好喝。”
姜如意朝她笑笑:“喜欢就多喝两碗。”
阿芍连连点头:“哎。”
姜如意和阿芍一人捧着一碗粥慢慢吃着,还没等吃完,就听厨房外面传来结账的声音。
姜如意应了一声,连忙放下碗筷站起身,朝外面走去。
柜台前面,徐修也闻到了厨房里的香气,他鼻子动了动,好奇的越过柜台朝厨房里面张望。
“姜小娘子这是在吃什么,闻着如此香?”
姜如意笑笑,朝他回答道:“是早上新熬的干贝鸡丝粥,这会儿却放凉了些,正好配着糯米烧卖吃。”
徐修一听到用干贝熬粥,忍不住咽咽口水,原来是海货,难怪闻起来这样香。
他扭头朝裴昭看看:“裴从谦,你吃饱了没有,不如咱们再点上两碗粥尝尝?”
裴昭淡淡的扫他一眼,挑一下眉:“你还能吃得下?”
方才那三笼水晶饺子,裴昭只略尝了几个,其余皆进了徐修的肚子,再加上那一大碗凉皮,他着实吃了不少。
况且,裴昭看一眼墙上挂的那菜牌,上面分明没有这道粥,想来是人家熬来自己喝的。
徐修也意识到自己吃的太多了,他用手摸摸肚子,只好忍痛放弃。
姜如意连忙笑笑,说徐郎君喜欢那些吃食就好。
裴昭看一眼表情懊恼的好友,伸手向姜如意递过银钱。
“多谢裴少尹。”
姜如意点点头接了过来,将银钱收好,又笑着说一声“客人慢走,欢迎再来光顾”。
裴昭听着那愉快的语调,抬头朝她看了一眼。
就见柜台后面,姜如意突然间弯起一双眼睛来,朝他笑着点了一下头。
裴昭脚步稍顿,片刻之后,唇角也微微弯起一抹弧度。
街道上,直到出了姜记的门,徐修仍然一步三回头,一副舍不得那碗干贝鸡丝粥的模样。
“你说我刚才怎么就吃了那么多,没留点肚子,再喝一碗粥呢?”
裴昭听着徐修嘴里的念叨,有些无奈的看他一眼:“你这几日,不是还要去各家拜访长辈?”
徐修噎了一下,低头看一眼自己的腰身。
裴从谦说的对,若是吃胖了,到时候去拜访长辈实在不像样子。
徐修停了滔滔不绝的念叨声,重新抬起头来,面容微微含笑,又恢复成往日那风雅郎君的模样。
恰好有经过的小娘子,红着脸往这边偷瞧两眼。
裴昭见他终于消停下来,伸手揉一揉发胀的耳根,他忽略掉四周那几道偷瞧的视线,转身掀帘上了马车。
……
自从入伏之后,烈日灼烤着大地,原本还算凉快的清晨和傍晚,都随之变得炎热起来。
因着天气实在太热,来姜记吃凉皮的客人越来越多,糯米烧卖和水晶饺子倒是卖的少了,凉拌鸡丝和各种做法的豆芽,却变得越发受欢迎起来。
这段时间里,姜如意继绿豆芽之后,又新推出了黄豆芽和黑豆芽,反响十分不错。
尤其是黄豆芽,里面加了豚肉和粉条同炒,但凡来吃饭的客人,都要点上一份,一边大口嚼着,一边不住的点头。
“姜小娘子这黄豆芽炒的实在好吃,大相国寺里虽说也有,但素炒的总不如这加了豚肉的嚼着香。”
旁边另一位客人也点点头:“可不是吗?我从前吃那绿豆芽,已经觉得脆爽可口。如今再吃这黄豆芽,竟比绿豆芽的滋味更好,尤其是里面加的粉条,吸足了汤汁,实在是越嚼越香。”
姜如意听着客人们的夸奖,忍不住眨眨眼睛,心想自己是不是应该早些推出黄豆芽的。
她笑眯眯的道一声谢,然后收起端菜的大托盘,转身回了厨房里。
一进入厨房,姜如意立马感觉一股热浪自里面袭来,虽然少了各种蒸笼做的吃食,但厨房里仍是热。
她连忙将托盘放下,看一眼用袖子擦汗的阿芍,拉着她一起出去。
等站在窗边
吹了会儿凉风,两人才凉快下来,听见有客人喊结账,姜如意连忙走过去收钱,阿芍也跟着过去收拾桌子。
等送走了这桌客人,姜如意倚在柜台后面叹了一口气,天气实在太热。
她将手放在脸旁扇了扇,决定推出些清热解暑的时令吃食。
不如,就从各种各样的饮子入手吧?
说起本朝的饮品,实在花样繁多,各种形式皆有。
既有像先前紫苏饮子一样,熬成膏状,加水调着喝的,也有颇受文人雅士喜爱的例如茶、竹叶等热着喝的。
除此之外,还有加了冰、酥酪以及各种水果的冰饮。
如今店里已经有了紫苏饮子和绿豆汤,姜如意打算再添上一样乌梅渴水,并一样桂花冰酥酪。
试想一下,在炎热的三伏天里,将铺面里的帘子皆放下来,只有凉风透过帘子吹进来,等到不忙的时候,她就和阿芍坐在窗边,吃上一口桂花冰酥酪……
姜如意想着那惬意的情景,忍不住弯起了嘴角。
说做就做,等到下午没人的时候,姜如意就出了一趟门,去果品店里买了一大袋乌梅并干桂花回来,然后就一头扎进厨房里,忙活起来。
乌梅渴水也称乌梅饮,做法倒是不难。按照本朝的做法,挑选个头大的乌梅,去核捣烂出汁,里面再加各种中草药和香料,一起下锅熬成膏状。
喝的时候同紫苏饮子一样,加水加蜜调开,十分方便。
姜如意熬了一锅尝过,觉得味道上有些酸,另着中草药的味道颇重,有点喧宾夺主的意思。
她想了想,又按照现代的方法,将中草药斟酌着去掉大半,另加了甘草、山楂、陈皮和薄荷,又多加了些冰糖。等熬好放凉之后,先给阿芍盛了一杯。
阿芍接过那乌梅饮,只喝了一口就连连点头:“好喝,这回熬的比刚才那锅好喝多了。”
姜如意听她这样说,自己也倒了一杯,喝上一口尝尝。
嗯,这乌梅饮酸甜适口,清爽解腻,滋味果然比原先的方法好上不少。
姜如意又将买来的桂花用蜜渍了,装在一个小瓷罐子里,然后开始上锅蒸酥酪。
酥酪是用牛乳和醪糟混合,里面加了糖,先上锅蒸制。等蒸好凝固了之后,将这酥酪用冰镇过,或者干脆在里面加上凿好的冰碎,最后在上面浇一勺琥珀色的桂花蜜。
这样一碗桂花冰酥酪,吃起来既有牛乳的香浓,又有醪糟的醇厚,还有桂花蜜的清甜。冰冰凉凉的吃上一口,只觉得神清气爽,浑身燥热都消散无踪。
姜如意守在灶台前,看着锅中升腾的热气,又惋惜的叹一口气。只可惜如今自己这里没有冰,实在是有点美中不足。
相比于前朝,本朝用的起冰的人数大大增加,不仅富贵人家多修建有冰窖,普通百姓若是想吃冰,也可以上街去买,而且价格不贵,只需五文钱一碗。
姜如意扭头看了一眼窗外,脑中突然升起了一个想法。
虽然她这个里没有冰,但是清月楼有啊,而且距离这么近,可不正是买冰的好选择?
姜如意连忙让阿芍看着炉灶,嘱咐她说自己要去清月楼一趟。然后就盛了一罐乌梅饮,拎在手里,匆匆朝厨房外走去。
……
清月楼的管事,看着面前眉眼含笑的小娘子,连忙客气的请她入座。
不等姜如意开口,管事当先笑着说道:“姜小娘子实在是好厨艺,自从那铺面被小娘子租下之后,眼看一日比一日红火。”
姜如意闻言谦虚的笑笑,先谢过管事的夸奖,说实在是因着铺面地段好位置好,自己生意才做的红火。
她指一指手中那罐子,朝着管事说道:“今日趁着铺面里不忙,所以熬了这乌梅饮,这几日天气实在是暑热,特意取了一些来,送给管事尝尝。”
管事听说是新熬的乌梅饮,不由得好奇低下头去看。
只见那小小一只白瓷罐子,入手竟然颇有份量,显然盛了不少乌梅饮。
里头的饮子色泽光亮,呈现出漂亮的深紫色,随着罐子晃动,里面澄澈的液体随之摇晃着,散发出一股酸甜的乌梅香气。
管事连忙让伙计取了杯子来,倒出一杯好奇的看看,果然见液体光泽澄澈。
他试着喝上一口,然后不由自主的称赞道:“姜小娘子熬的这乌梅饮,滋味酸甜可口,喝着竟比清月楼后厨熬的还好喝。”
姜如意笑眯眯的谢过管事夸奖,又谦虚自己小铺子里熬的,不敢同大酒楼比,然后就向他说明自己今日的来意。
姜如意说道:“如今天气暑热,小铺面里想卖些冰饮,所以想来问问管事,能否将清月楼储存的冰卖给我一些?”
管事听姜如意是为了买冰来的,十分和气的笑笑。
这倒算不得什么大事,连主家那里都不必通报,他便可以做主。
管事只想了一下,就很是痛快的点了点头:“若是只为了这件事来,姜小娘子放心,你若是需要冰,往后尽可以从酒楼中买。”
姜如意见事情谈成了,双眼一亮,连忙诚心诚意的谢过。
她又问道:“不知索价几何?”
第25章 白瓷花盏、入伏冰饮管事喝了一口……
管事喝了一口乌梅饮,略微沉吟了一下,开口:“姜小娘子卖那冰饮,想必十分零散,每日需要冰的数量也不固定。依某看,便算作三百文一桶,等月底再一起结账如何?”
这便是额外帮忙的情分了。
姜如意连忙点点头说好,先谢过管事,又掏出提前准备好的银钱递过去。
她说道:“虽说可以月底一起结账,但也不好让管事白垫银钱。这些银钱还请收下,等月底了再一起算,想来也更方便些。”
管事倒是没想到,眼前这姜小娘子竟考虑的如此周到。
他抬目看了姜如意一眼,继而笑着称赞一句:“姜小娘子做事周全,如此,某便收下了。”
姜如意笑笑,又问管事,那冰能否现用现搬,要不然一下子搬好几桶回去,若是用不上,恐怕就化了。
这些都是举手之劳,管事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等两人谈妥之后,管事伸手招来一个伙计,吩咐他去冰窖取一桶冰来,帮姜小娘子搬回去。
……
这日,来姜记吃饭的客人们刚一进门,便感觉到一股清凉从里面扑面而来。
几名客人先互相对视一眼,然后就迫不及待的抬脚,朝铺面里走去。
只见小小一间铺面里,果然放了一只冰桶。
那桶盖稍微打开一些,虽然只有一小条细缝,但阵阵清凉正从里面散发出来,在这炎热的三伏天里,实在是种奢侈的享受。
客人们站在原地,深吸了两口气,感觉从外面带进来的暑热,都被这股凉意所驱散,心情也变得畅爽了起来。
几名客人挑了一处靠窗的座位坐下,见姜小娘子不在,估计正在厨房里忙活吃食,于是好奇向阿芍打听。
“铺子里如此凉快,是打算以后用冰桶降温吗?”
阿芍摇摇头:“却不是用来降温的,小娘子买这些冰回来,是打算推出冰饮呢。”
本朝储存冰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有专门负责采冰的“凌人”,冬天的时候,凌人们将开采出来的冰存于冰窖中,供夏天拿出来使用。
尽管如此,能在这样一间小小的铺面里用上冰,另外还有冰饮卖,实在是件再奢侈不过的事情了。
客人们听完阿芍的话,纷纷期待着感叹了两句,然后就老老实实的坐在桌子旁,伸长了脖子等着姜小娘子出来。
厨房里,姜如意最后检查了一下罐子里的乌梅饮,确认没有问题,她拎着那罐子朝厨房外走去。
一出了厨房,姜如意便发现外面鸦雀无声。
客人倒是坐了不少,皆是一副满脸期待的模样,一见到自己出来,视线齐刷刷的朝自
己看过来。
姜如意愣了一下,眨眨眼睛问道:“客人们这是在做什么?”
一名眼尖的熟客,已经看见了姜如意手里拎的那罐子,大声问道:“姜小娘子,这就是今日要卖的冰饮吗?”
姜如意顺着他的视线低头朝手里看看,忍不住失笑。
怪不得客人今日连饭都不吃了,原来都是在等这冰饮。
看来,在这三伏天里面,加了冰的吃食,对客人来说简直是有致命的吸引力啊。
姜如意朝那客人笑笑,说道:“这里面是放凉的乌梅饮没错,却并没有用冰,待会儿客人要喝的时候,再往里面加上冰,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口感。”
姜如意今早上仔细思量过,若是饮子里提前加上冰,等冰一化,恐怕味道上就不好了。
倒不如等客人买的时候再加,一来冰化的慢些,二来冰桶放在外面也凉快。
也正因为如此,她今日干脆将冰桶放在了菜品展示架下,冰桶紧挨着长条桌,这个地方又避光避风的,位置还显眼。
若是放在厨房里,等炉灶上的火苗一起,恐怕先热化了。
客人们听着姜如意话,纷纷点点头,称姜小娘子做事情当真细致。这样现喝现加冰,饮子的口感可不最原汁原味吗?
姜如意笑眯眯的应和两句,同客人们说话的同时,和阿芍一起将那罐乌梅饮放在长条桌上。
姜如意又向客人介绍除了乌梅饮之外,今日还推出了冰镇紫苏饮、冰镇绿豆汤和桂花冰酥酪,客人们可以按照喜好挑选。
这些客人们早就按捺不住了,见可以开始点了,纷纷喊道:“姜小娘子,这桌来两杯乌梅饮。”
“小娘子,要一碗冰镇绿豆汤。”
“要一大扎紫苏饮子,姜小娘子,我们这桌人多,里面多加些冰。”
姜如意听了,回头对着那桌客人笑道:“客人,杯子的容量都是一样的,若是冰加多了,里面的饮子可就少了。”
她这句略带点俏皮的话一出,满堂的客人们皆笑了起来,纷纷点头说还真是如此。
说话的那桌客人也跟着笑起来,笑完之后又用手抓抓头发,一副苦恼的表情。
姜如意体贴的建议道:“倒不如先给客人加一部分冰,等里面的冰化了,再加新的如何?”
那客人听完连连点头,直说这个方法好,姜小娘子当真聪慧。
姜如意笑眯眯的收下这夸奖,她又请客人们稍等片刻,然后将盛好的饮子一一端到客人桌上。
等忙完了这一阵子,姜如意倚在柜台后面,活动了一下发酸的手腕。
她看一眼铺子中,喝着饮子心满意足的客人们,感受着周围凉爽的空气,脸上露出个笑容来。
这一天下来,几乎每一桌来吃饭的客人,都要点上两三杯饮子,边喝还边赞叹的点头。
尤其那改良之后的乌梅饮,客人们喝过一次,便向姜如意竖起一个大拇指,说这味道比城中其它酒楼中的都要好喝。
跟先前回答清月楼的管事一样,姜如意照例谦虚两句,笑眯眯的收下客人递过来的银钱。
姜如意略算了一下账,发现光这冰饮的收入,每日竟就多了两三百钱。
除此之外,姜如意还发现,来吃饭的男客们,点的多是冰镇绿豆汤和新上的乌梅饮。
女客们则出手更大方些,除了常点的紫苏饮子和乌梅饮之外,更有不少女郎,喜欢那桂花冰酥酪的,特意来了点上一份尝尝。
一份桂花冰酥酪就要二十文钱,价格足足比凉皮贵上一倍还多。
是以这几日里,姜如意脸上的笑容,就一直没停过。
这样贵价的冰饮,容器上也要讲究些,才能配得上富贵的女郎们不是?
姜如意这样琢磨着,等一得了空,她便去了一趟城东卖瓷器的行市,专门买了几套白瓷花盏回来。
……
热闹的行市上,瓷器铺老板看着眼前娇俏的小娘子,态度也比对旁人更和善些。
他主动上前询问道:“小娘子要买什么瓷器?无论是花瓶摆件,还是碗碟瓷器,某这铺子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好。”
姜如意环顾了一圈瓷器铺,果然见里面各种瓷器皆有,质量也比外面那些散卖的摊儿上要好上许多,她点了点头,知道老板所说不假。
姜如意问道:“可有吃饭用的碗盏?样式需得讲究些,最好是专门给女郎们用的。”
瓷器铺老板一听来的是桩大生意,连忙点点头说有。他殷勤的引着姜如意上了二楼,亲自捧出几套碗盏请她过目。
“小娘子看看,这几套皆是如今汴京城里时兴的款式,尤其是那白瓷的,虽然不是定窑的,但色泽釉质皆上佳,况样式也漂亮。”
姜如意看着锦盒中成套的碗盏,从心里面惊叹两声,面上却不显。
她指了其中一款说道:“就这个吧,请问可否多拿几套?”
瓷器铺老板连忙点点头说还有,他让伙计去仓库中拿了,付钱的时候,又做主给姜如意打了折。
姜如意笑眯眯的谢过老板,然后就看一眼这热闹的行市,趁着头顶上的日头还没升到最高,她拉一下挡太阳的帷帽,穿行过绿茵茵的街市,快步朝铺面里走去。
小铺面里,阿芍一见到姜如意带回来的瓷盏,忍不住惊叹了一声,连忙擦干净手,凑上来仔细瞧。
这白瓷花盏和下面的盏托是一套的,通体脂白颜色,瓷胎白皙细腻,瓷壁极薄极透,几乎能够透光。
瓷盏和盏托皆塑成了花瓣形状的,阿芍还伸手数了数,上下皆是六瓣,一眼看上去当真栩栩如生。
阿芍从那白瓷花盏上抬起头来,朝着姜如意感叹:“小娘子,这瓷盏和盏托,模样也太好看了些,价钱一定不便宜吧?”
姜如意朝她笑笑,点了点头:“自然是不便宜,一套就要这个价呢。”
说着,朝阿芍竖起五根手指头。
阿芍倒吸了一口气,连忙退的远些,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把上面的白瓷花盏打碎了。
然后又好奇的问道:“小娘子要用这个盛桂花冰酥酪吗?”
姜如意点点头,以为阿芍会说太奢侈了。
谁料,却见阿芍重重的点了点头:“值。小娘子做的那桂花冰酥酪,又好吃又好看,用这花朵模样的瓷盏盛了,才算配得上呢。”
姜如意倒是没想到,阿芍平日看上不在意这些,竟然还埋藏着一颗少女心。
她说道:“你若是喜欢,待会儿先给你用这个盛一份。”
阿芍听了双眼亮起来,紧接着想到这是专门买来给客人用的,又不好意思的笑笑,朝姜如意摆了摆手。
“我先帮着小娘子洗碗吧。”
姜如意看看那些瓷盏,确实要先洗干净了,用水烫过才好给客人们用。
她点了点头,伸手拍拍阿芍的肩膀:“行,那就等咱们洗完了再吃。”
阿芍欢快的“哎”了一声,抢在姜如意前面进了厨房。
……
下午时分,当唐锦带着唐飞一起迈进来,恰好吃上了这用白瓷花盏盛着的桂花冰酥酪。
只见脂白色的花形瓷盏内,盛着一层厚厚的冰碎,冰碎上面是乳白色散发着香甜的酥酪,再上面是半透明的桂花蜜,花蜜微微流淌下来一点,渗入最下面的冰碎中。
用勺子舀上一口,花蜜配着酥酪夹杂着碎冰,自口中融化开来,让人神清气爽,忍不住再吃第二口。
唐锦吃着这香甜清爽的桂花冰酥酪,感受着冰桶中冒出来的阵阵凉意,舒服的呼出一口气。
她连着吃了几口,才依依不舍的放下勺子,一脸羡慕的朝姜如意说道:“姜小娘子这铺面拾掇的实在舒服,跟这里一比,开封府衙门简直一点意思都没有。”
自从来了汴京城之后,唐锦时常赖在开封府衙门里,让开封府尹十分头疼。不过这位唐公对侄女当真疼爱的紧,虽然时不时被她缠的心烦,但也不忍心斥责。
唐锦在衙门里待了大半个月,却连桩案子都没碰上,最开始的玩心熄了大半,人也待不住了。听衙役们提起姜如意在附近开了间小铺面,便时不时来吃饭。
不过依姜如意觉得,吃饭倒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来找她聊八卦。
这会儿铺子里不忙
,姜如意索性也给自己盛了一碗桂花冰酥酪,陪她坐着说话。
一旁的唐飞原本要站着,却被唐锦拉了一下手臂,朝他抱怨道:“你站的那么高,都挡住光了,我坐着不自在。”
唐飞无奈,朝姜如意略一颔首,这才自唐锦旁边坐了下来。
姜如意好脾气的笑笑:“郎君要喝什么?”
唐飞开口:“便是乌梅饮吧,劳烦姜小娘子。”
姜如意点一下头,起身给他倒了一杯冰镇乌梅饮,然后又重新坐回座位里。
“郎君若是喝完了,可以自己去倒。”姜如意说着,朝唐飞指了指长条桌的方向。
唐飞点点头,俊秀的脸庞上带了些汗水,他伸手擦一下汗。
唐锦从一旁笑眯眯的抬起脸来,朝姜如意说道:“上回端午节,庄三娘自大相国寺回去之后,听说发了好大的脾气呢。”
姜如意差点忘了这件事情,此时听唐锦提起,才又想起来。
端午节那日,庄三娘和丁五娘几位小娘子们,结伴去了大相国寺吃斋饭,听说是为了偶遇那位裴少尹。
结果嘛,自然是没遇上。
姜如意十分不厚道的笑笑,好奇的朝唐锦问道:“是因着没遇到裴少尹的原因?”
唐锦点头:“不然还能因为什么?”
姜如意想起那日裴少尹果真去了大相国寺,不过庄三娘她们,那时已经离开了,连忙将这件事说给唐锦听。
唐锦听了之后,“噗嗤”一下子笑出声来,看样子十分幸灾乐祸。
“由此可知,缘分一事十分玄妙。”
唐锦跟姜如意八卦了几句,然后又岔开话题,随意聊些别的。
偶尔看一眼唐飞面前那杯乌梅饮,唐锦伸手指指,好奇的凑过去问道:“你这杯好不好喝?”
唐飞无奈的扫她一眼,将手边那杯还没动过的乌梅饮推给她,然后起身去长条桌前,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唐锦笑嘻嘻的接过那乌梅饮,沿杯口喝了一小口,然后开心的点头:“这个也好喝。”
姜如意看看对面一副笑容可掬的唐锦,又看看旁边无奈中又带了点宠溺的唐飞。
她咽下一口冰酥酪,十分八卦的眨眨眼睛。
一直到吃完碗里的桂花冰酥酪,又喝了两杯乌梅饮,唐锦才朝姜如意挥挥手,同唐飞一起离开。
姜如意看着柜台上,唐锦留下的那沉甸甸的银钱,笑眯眯的收了起来。
清晨,小铺面中来了位陌生的客人。
这人约莫三十上下,穿一身皂色缘边袍子,瞧着倒像是谁家的管事。
姜如意见那管事在门外向里张望,连忙走过去,客气的问道:“客人是要买什么吃食吗?”
那管事和善的朝姜如意开口:“可是从前,做夹馅儿糯米糕的姜小娘子?”
姜如意点点头说是,又答说若是要买糯米糕,却需要多等一会儿。
如今厨房里,每日都有提前泡好的糯米,需要的时候只需要上锅蒸熟,十分的方便。倒是里面的馅料共有好几种,姜如意又问要哪几种馅料的,每种数量要多少。
那管事显然是听了主家的吩咐来的,说家主人今日宴客,来的客人都是郎君,便要咸口的吧。
姜如意点点头应下。
管事说完了糯米糕,又指了指那冰饮问道:“请问小娘子,那冰饮能否一同打包外带?”
姜如意点点头:“可以是可以,但不知道贵主人家里离的近不近,若是远了,里面加了冰,怕是半路上就化了,口感上便不好。”
那管事想了想,说道:“那就只要一罐乌梅饮,里面不用搁冰。”
姜如意说了声好,她请管事在外面稍坐,自己进了厨房里面做那咸口的糯米糕。
厨房里,阿芍好奇的朝外面望望:“小娘子,那客人瞧着倒眼生的紧。”
姜如意也觉得对方眼生,不过她又摇摇头:“既然是来买糯米糕的,想来是从前的旧客人,你没见过也正常。”
阿芍应了一声,她搬了个小凳子过来,坐在一旁,帮着姜如意剥咸鸭蛋。
这一批鸭蛋腌的极好,将外面青色的蛋壳敲开,只轻轻用手一剥,便有油脂顺着壳流下来。
阿芍瞧着那色泽油亮的鸭蛋黄,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小娘子,咱们待会儿的朝食,就吃这咸鸭蛋吧?”
第26章 侍郎府、乌梅饮姜如意被阿芍……
姜如意被阿芍这么一提醒,才低头朝那咸鸭蛋上看看。
果然见随着蛋壳裂开,里面的红沙油跟着淌出来,蛋壳和蛋白上都沾了不少。
想到这是待会儿给客人做糯米糕的,阿芍连忙将大拇指挪开,却还是慢了些,那油脂流到了手指上。
阿芍连忙用干净的布擦擦,将这鸭蛋放在一旁的盘子里,打算待会儿吃早饭的时候吃掉。
这一批咸鸭蛋,是上月末的时候,姜如意在小院子里腌的。专门挑了个头大的青壳鸭蛋,仔细将壳上有裂纹的都挑出来,皆弃之不用。
将其余那些无裂纹的新鲜鸭蛋先用水洗过,再用高度的酒浸泡杀菌。等晾干了之后,在鸭蛋外面裹一层厚厚的盐,再用布条包裹严实,找个温暖的地方被太阳晒上半个时辰,最后封入坛中。
其实早先时候,裹鸭蛋都是用黄泥,或者泡在盐水里。但是姜如意想起前世用的保鲜膜,想来用布条裹也差不多,她便试着用同样被高度酒泡过又晾干的布条,裹鸭蛋试试,没想到效果竟然不错。
这坛子咸鸭蛋前天才开封,姜如意想着平日或卖给食客,或忙起来顾不上吃饭,可以配笼饼或者蒸饼吃,所以从院子挪到了铺面里。
倒是没想到,今日竟派上了用场。
姜如意看着阿芍那嘴馋的模样,将锅里面蒸熟的糯米打散,同时笑着朝阿芍点头。
“行,今日的朝食,就吃这咸鸭蛋配笼饼,等中午的时候,再给你炒个咸鸭蛋炒饭,保证香的满嘴流油,不输给那干贝鸡丝粥。”
阿芍一听说小娘子要用咸鸭蛋炒饭,双眼就是一亮,用一整颗咸鸭蛋炒出来的饭,那得多好吃啊?
阿芍扭头看一眼盘子里,流满了红沙油的咸鸭蛋,重重的点了点头:“好。”
等将这咸口的糯米糕做好,姜如意将糯米糕放进食盒里,并一罐乌梅饮,一起拎着递给在外面等待的管事。
“这是客人要的吃食,请您拿好。”
那管事看一眼面前笑容和气的小娘子,连忙快走两步接过来,先打开食盒的盖子,低头仔细检查了一番,然后便点点头递过银钱。
姜如意掂着手里那沉甸甸的银钱,抿嘴笑一下,同时还不忘贴心的提醒:“这乌梅饮和糯米糕虽说都是现做的,但过了夜恐怕味道就不好了,还请回去告诉家主人,这吃食不要久放,最好今日就吃完。”
她说完,又指指那罐子:“另着,乌梅饮中没有加冰,不过想来贵府上有预备的。等客人拿回去了,可以自行用冰镇过,味道会更好。”
管事没想到这开铺面的小娘子如此细致,连忙点点头,说自己都记下了,多谢小娘子提醒。
姜如意客气的笑笑,将那银钱好生收起来。
等目送着这位管事离开,姜如意才收回了视线,转身进了厨房里,和阿芍一起吃咸鸭蛋配笼饼。
……
裴侍郎府的花园中,管事匆匆拎着食盒走进来,交到了宋氏手里。
“这是依照夫人吩咐,从姜记买回来的吃食,请夫人过目。”
宋氏连忙将那食盒摆到花园的圆桌上,先打开看了一眼,然后拿出一块糯米糕放进嘴里。
等将那一块糯米糕吃完,宋氏就笑着点点头:“是这个味道没错。依我看,姜小娘子做的吃食,比城中不少大铺子做的味道都要好。”
管事想着方才那间面积虽小,却收拾的十分干净的铺面,也笑笑道:“某今日看着,那位做吃食的小娘子,的确是位极细致聪慧的人。”
裴拾听见宋氏的话,连忙凑了过来,好奇的往那食盒上瞧一眼,伸手指了指问道:“这是从姜记买回来?”
宋氏点了点头,看着儿子的样子,又好奇反问道:“你也知道姜记?”
裴拾
一脸得意之色:“那是当然了,当初姜小娘子在大相国寺摆摊的时候,我还买过好几回呢。对了,连阿兄也去姜小娘子的摊子上吃过馄饨呢。”
裴拾还不知道,就在不久之前,自己口中的阿兄才刚去姜小娘子的铺面里吃过饭。若是知道了,少不得又要大惊小怪一番。
宋氏听了儿子的话,先是惊讶,紧接着便笑了起来:“这样说来,可不是巧了吗?”
她吩咐管事,将这糯米糕和乌梅饮,都送去里面凉亭里,让客人们尝尝。
管事先应了一声,又想起临走的时候,姜小娘子说那乌梅饮中加些冰,味道更好喝的话,连忙又给宋氏说了。
宋氏先赞一声姜小娘子想的周到,然后就吩咐人取了冰来,一同往凉亭里送去。
裴拾自告奋勇道:“阿娘,我也一起过去。”
宋氏笑着看向儿子:“怎得,今日不怕你父亲了?”
裴拾用手揉揉鼻子:“今日不是有阿兄在嘛?另着有客人在场,父亲总不会当着客人的面斥责我。阿娘,我过去了。”
裴拾一边说着,一边胡乱朝宋氏摆了摆手,然后就迈步朝凉亭方向走去。
凉亭里。
徐修正指着带来的那几坛蓬莱春,给裴侍郎说着什么,二人偶尔说到高兴处,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一副宾主皆欢的情景。
裴昭安静的坐在一旁,偶尔听三叔问起自己,便回答上两句,其余时候都是徐修同裴侍郎说话。
裴侍郎如今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肚子虽有些发福,但不知是不是裴家基因好的原因,仍是一副仪表堂堂。
他看着面前这两位晚辈,随意说着家常话,感觉自己许久未曾这样开怀了。
裴侍郎看一眼徐修带来的那几坛蓬莱春,脸上露出感概之色。
“某年轻时候,也曾去过江南游历,江南酿制的酒浆入口柔和,尤其是春酒滋味最佳。倒不想今日贤侄惦念,某又能尝到这春酒的滋味。”
徐修谦虚的笑笑:“小侄虽然也爱酒,但不怎么会品酒。这酒放在我那里也浪费,倒不如送给裴三叔品尝。”
徐修说到这里,又揶揄的看了身旁的裴昭一眼:“那日晚辈将这酒带去裴兄那里,他却是一口未喝,最后都进了晚辈的肚子。”
裴侍郎听着徐修略带委屈的抱怨声,看一眼自己这位端肃的侄子,忍不住笑起来。
他说道:“从谦惯不喜喝酒,你又何苦去招惹他?”
“晚辈只是想看他喝醉酒的样子罢了,谁知他竟然不上当。”
徐修说罢,也跟着一起笑,一副痞坏的模样。
裴昭淡淡的扫他一眼,在二人的笑声中,唇角朝上略弯了弯。
三人正说着话,管事就拎着食盒走了过来。
“夫人特意吩咐送了糕点和冰镇乌梅饮,请阿郎和客人尝尝。”
裴侍郎瞧着盘子中那模样精巧的糕点,嘴上先“咦”了一声,问道:“近日,厨房里研究了些新花样吗?”
等拿起一块糯米糕吃了一口,又连连点头称赞:“味道果然不错,这是哪个厨子做的?”
管事连忙摇摇头,笑着向裴侍郎回答:“却不是咱们府中厨子做的,而是夫人特意吩咐,让从外面买回来的。”
宋氏素喜各种吃食,平日里常常遣人去外面买些零嘴回来,裴侍郎听了便点点头,倒不觉得奇怪。
等管事将吃食皆在凉亭中摆好,快步退了出去,裴侍郎又端起一杯乌梅饮来,低头看了看,还未喝便先称赞。
“这乌梅饮瞧着倒是澄澈,颜色也漂亮。嗯,闻起来也没那么大的中草药味。”
等喝了一口,裴侍郎随即惊讶的睁大了眼睛:“这冰镇乌梅饮的味道,怎得竟如此清爽好喝?”
又看向裴昭两人:“你们二人也快尝尝。”
徐修被裴侍郎的模样勾起了好奇心,连忙端起来喝了一口,亦惊讶说道:“果然酸甜可口,用冰镇过之后,喝着更解暑了。”
裴昭喝一口那乌梅饮,亦点点头,无声挑一下眉。
裴侍郎放下杯子感叹道:“倒不知道是哪家酒楼的吃食,味道如此出挑?”
裴侍郎不知道是哪家的,裴昭却已经看见了方才管事手上,那眼熟的食盒。
那食盒的模样,同之前自己在衙门中看见的,样式一模一样。细看之下,果然在右下角的位置,一个小小的“姜”字映入眼帘。
裴昭微垂了一下眼眸,将那杯乌梅饮握在手掌中,手指略摩挲一下杯口。
凉亭外面,裴拾听着裴侍郎的心情不错,才敢朝凉亭里走进来。
他正好听见裴侍郎的感叹声,乐呵呵的回答道:“父亲,这不是从酒楼里买的,而是阿娘专门让人从姜记买回来。”
“姜记?”
裴侍郎头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疑惑的抬起头来想了想。
旁边的徐修倒是“咦”了一声,他先低头看看桌上那乌梅饮,又扭头看一眼面色如常的裴昭,觉得更意外了。
看裴从谦的模样,莫非早就知道是从姜记买的?可这吃食上又没标记,他是如何知道的?
裴侍郎看一眼儿子,沉下脸来训斥道:“成日不钻研学业,竟找些吃喝玩乐,简直胡闹。”
裴拾被父亲一骂,不禁朝裴昭身后缩了缩。
裴昭抬起头来,淡淡的开口:“只不过是间普通卖吃食的铺面罢了,算不上胡闹,三叔不必紧张。”
裴拾连忙点点头:“是啊,姜小娘子虽然年纪比我大不了多少,又孤身一人在汴京城中,但她所卖的吃食皆十分好吃,父亲刚才不也说好吗?”
裴侍郎听说卖吃食的是位孤零零的小娘子,似想起了什么,倒是叹一口气,朝儿子摆了摆手。
“罢了。年纪轻轻一个女郎家,在汴京城卖吃食倒是不易。你和你阿娘若喜欢,便时常买些回来吧。”
裴拾高兴的应了一声,又想起来上回忘记说的事情,连忙转头看向裴昭。
“对了,阿兄,我上回去慈幼局帮阿娘送银钱的时候,恰好碰见了姜小娘子。听六叔说,姜小娘子是从慈幼局里长大的。”
裴昭原本正握着那杯乌梅饮,闻言抬起头来,十分意外的看了裴拾一眼。
裴拾肯定的朝他点点头。
裴昭眯一下眼,不知怎得就回忆起了端午节那日,在大相国寺外,她一个人坐在树荫底下,一边吃着蜜煎一边喝饮子的惬意模样。
见自己买了粽子,她便笑着给自己递过一匣子蜜煎,哪有半分节庆时孤身一人的悲怆模样?
她当时还说了什么?
“祝裴少尹端午安康。”
裴昭抿一下嘴,握着杯子的手指略收紧了些。
因着这个话题,不知怎得,接下来的气氛便没有先时热络。等几人用过午饭,裴昭和徐修又坐了一会儿,然后就起身告辞离开。
……
杨柳成荫的街巷上,徐修同裴昭挥挥手分别。徐修这回来汴京城,是奉了家中长辈之命,要去各家拜访送礼,是以十分忙碌。
裴昭转身回了马车上,侍从恭敬的问道:“阿郎接下来是去衙门还是回府?”
裴昭阖了一下眼,片刻后才又睁开,淡淡的吩咐:“去姜记。”
侍从“哎”了一声,纳闷的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侍郎府,这个时辰去姜记,莫非阿郎方才在裴侍郎的府上,没有吃饱吗?
马车中,随着车厢晃动,裴昭才又阖上眼睛。
刚才在裴侍郎家里,他确实没吃多少。
三叔府上的厨子做菜偏甜偏腻,这个季节太过暑热,虽说屋子里用上了冰鉴,但吃了几口仍觉得油腻腻的。
裴昭只吃了几口便放下筷子,倒是那咸口的糯米糕吃了不少,又喝了两杯冰爽解腻的乌梅饮,这才将那股甜腻压下去。
想起那酸甜消暑的乌梅饮,裴昭睁眼掀开车帘,朝外面看了一眼。
这个时间虽然过了中午
,但却正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街道上行人很少,偶尔有几个人路过,也是缩着脑袋,尽量走树荫下面。
裴昭看着这悠闲街景,唇角弯起来一些。
他刚才还有些后悔去姜记,这会儿却觉得,去那里安安静静的坐上一小会儿,喝两杯清凉解暑的乌梅饮,倒也极好。
等马车从姜记外面停下,看着眼前那十分眼熟的布幌子,裴昭倒当真觉得饿了。
他迈步进了铺面里,一股清凉感瞬间扑面而来。
这个时间,铺面中还有两三桌客人,零零散散的坐着。
每位客人桌上都摆着几杯饮子,瞧那模样,应该是他不久前喝过的乌梅饮。
除此之外,几名女客面前,还摆着只精致的白瓷花盏,里面搁着碎碎的冰和乳白色的酥酪,瞧着应该是某种甜品。
除此之外,在靠近长条桌的地方,还搁着个冰桶,丝丝凉气正是从那冰桶中冒出来的。
裴昭看着这惬意闲适的场面,微挑了一下眉。
他记得自己上一回来的时候,还没有这冰桶和冰饮,想来都是这几日新添的,看起来这位开铺面的女郎,果然是个会享受的。
裴昭正这样想着,就见姜如意恰好掀帘走出来。
见到裴昭进门,姜如意快步迎了上来:“裴少尹?欢迎,请问今日要吃什么?”
姜如意等裴昭入了座,一边说着,一边又好奇的朝他身后看了一眼问道:“裴少尹今日是一个人吗,那位朋友怎得没一起来?”
裴昭知她问的是徐修,只淡淡的回答一句:“他今日有事。”
“哦。”
姜如意略带遗憾的点了点头,只是随口问了一句,视线就从门外收回来。
上回那位徐郎君来的时候,不仅一个人点了三人的份量,而且还全都吃完了。对于这样饭量大的客人,姜如意自然要特意关注些。
当然了,吃的多,给的银钱也多。
她这样想着,低下头抿嘴笑笑,她又重新抬起脸来朝裴昭问道:“今日裴少尹还是点那三鲜小馄饨吗?”
裴昭看她一眼,见她没有再追问徐修的事情,方才胸中那股烦闷才消散了许多。
他说道:“是,有劳女郎。”
姜如意点了点头,这会儿客人都已经吃的差不多,煮一碗馄饨用不了太长时间。
姜如意说了一声“请客人稍等”,然后转身准备离开,却见裴昭又指了指隔壁桌上,开口:“请问女郎,那可是乌梅饮?”
姜如意停顿住步子,朝裴昭点一下头:“是本店近日新上的冰饮,除了乌梅饮之外,还有紫苏饮子和绿豆汤,裴少尹要点一杯尝尝吗?”
“好,就要乌梅饮吧。”裴昭说完之后,又补充一句:“女郎这乌梅饮煮的极好。”
姜如意听见他的夸奖,很是意外的眨眨眼睛:“裴少尹喝过本店的乌梅饮吗?”
她怎么记得,他每回来铺子里,点的都是三鲜小馄饨,并没有喝过这乌梅饮呢?
裴昭迎上姜如意询问的目光,出言解释:“今日在裴侍郎府中吃饭,恰好喝到了女郎熬的这乌梅饮,还有咸口的糯米糕,味道皆十分不错。”
姜如意听到他的话,这才恍然。
怪不得今早上那位管事来的时候,点名要买糯米糕,想必是宋夫人遣他来的。
而管事口中要宴的客人,多半就是眼前这位裴少尹,和那位徐郎君了。
第27章 暴雨、咸鸭蛋炒饭姜如意朝着……
姜如意朝着裴昭笑了起来:“如此倒真是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