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第119章新的未来(……
本朝以孝治国,老太太是关宁业的亲祖母,裴元的身世如今虽鲜少有人提及,但血脉关系摆在那里,第二天行宫就下了口谕出来,准许两人把手里的差事交代出去,立马回京奔丧。
“你看看,这眼看着就要收尾了,你一走这差事归了我了,这功劳你说我这不是算白捡的算什么。”
“知道是白捡的还不老实接着,跟我这儿耍嘴皮子好玩儿啊。”
“好玩儿啊,谁让我第一次看你就不顺眼,我不跟你这儿说些牢骚话,难不成还去烦别人啊。”
接裴元手的人是周既白,周家在这次的风波里算得上断臂求生,周既白一个伯父一个叔叔如今还在刑部大牢里关着,要不是他们家早在十几年前就分了家,这次周既白恐怕也要受牵连。
“你啊,是不是冷板凳没坐够,什么时候了还嘴硬。就不怕我被你说急了去陛下跟前告一状,这差事还得唤人。”
“别!”一听说要唤人,周既白立马就软了,“今天出门我家老爷子高兴得直掉眼泪,一个劲的说周家还有盼头还没倒,要让外边那些等着看周家笑话的人都瞧瞧,陛下还记得周家,没忘了周家。”
周既白学他爹学得惟妙惟肖,看得马上就要回去奔丧的裴元都忍不住笑了一下。这人从当年院试刚认识的时候就一直这样,为人有些小气还有些轴,认准了的事和人就很难回头。
当年认准了裴元是自己的对头,就总要找机会呲呲他几句,哪怕后来两人同在翰林院关系缓和了,这个习惯却没能改了。
“笑了?笑了就行,多大个事啊拉拉着脸。你放心,我们周家后面这一二十年肯定都得夹着尾巴做人,你的功劳肯定还是你的。陛下想着你呢,才让我来接你的差事,要不然今天过来的就该是林怀瑾。”
会昌侯府再是破落户那也是侯府,要是现在陛下指了林怀瑾来接裴元的活儿,这个桃子说不定还真让人给摘了。但周既白清楚自己的后路,他这辈子该做的能做的,就是压住一切抱负和野望,老老实实在翰林院待着。
不显山不露水,最好这辈子都别再让陛下想起来还有个周家。就这么等着,等到这次江南大变在世人心里渐渐淡忘,等被贬谪或之后被赐死的官员不再有人记得,甚至等到他们坟头上的树都葱葱郁郁长大了,到时候周家才有翻身的机会。
“行了,我用不着咱们周传胪安慰,我好歹也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哪还能缺了我这个人这口饭,安心办事,别想太多。”
从南京到京城,裴元和关宁业一路走官道快马加鞭的赶路,到了驿站就换马,几乎不要命一般在路上跑了半个月,这才风尘仆仆的到家。
君子六艺,裴元会骑马,关宁业更是半路转了武职。但再怎么会,一连半个月除了睡觉吃饭几乎都长在马背上,等到家的时候两人都着实狼狈得够呛。
“大哥呢,大哥回来没有。”
“回来了,比你们早三天到的,林哥儿和川哥儿也跟着一起回来的,只有大嫂从去年年底开始不就病了吗,她带着细软家当走得慢些,顶多还有个三五天也能回来。”
前年关平业回来,除了看老太太最要紧的事就是要把妻子孩子带到任上去。金氏以前顾念着娘家不肯离京,可眼看着两个孩子越来越大跟关平业这个当爹的却越来越生疏,金氏这心啊是左右为难干什么都不对。
最后还是小冯氏这个妯娌,当着金氏和冯氏这个婆婆的面,直喇喇地问她:“嫂子,我可听说大哥在任上纳的两个姨娘都生了孩子了,您要是再左顾右盼地拿不定主意,往后大房这几个孩子到底谁跟大哥亲,就说不准了。”
话挺难听,却也是实话。她金氏满心满眼都是金家,可金家回乡多年对她这个姑奶奶也没见多好啊。每年送来的年礼换成银子顶多值金氏送过去的三分之一,东西便宜不说也不用心,那次过年金氏不因为这个怄气上火,府里上下都习惯了就她自己还没习惯。
要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她到底姓金,心里惦记着爹娘不算错处,
“你怎么回事啊,路上怎么也不拦着二表哥一点儿,将近一个月的路你们半个月就回来了,这么拼命万一路上出点什么意外,算谁的。”
“嘶,他跟我不一样,那是他亲祖母。”
小冯氏搀着关宁业往自家小院那边走,谢九九也扶着裴元往停云斋去。回来了就得换孝服,然后马上就得去灵堂磕头守灵。关宁业是长房的孙子得给庞氏守孝一年,裴元按血脉算是外孙,也得守孝三个月。
“回来的路上他跟我说,说小时候大舅舅忙着外面的事,
他从小就是在老太太跟前长大的。后来他入锦衣卫,也是老太太拦着才没让大舅舅把他直接逐出府去。”
“哟,还有这故事呢,那是不一样。”
回停云斋的路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直到进了屋谢九九替裴元把骑在马上磨得血赤糊拉的裤子脱下来,才重新皱紧了眉头。这一样不一样的,也不能这么玩命啊。
“好了好了,这都是皮肉伤,晚上敷一层棒疮药,两天就能长好。你就不问问我这次南巡干了些什么,咱们合计的那事成没成。”
“成不成的我问了就好了?我不问。再说现在老太太一走,这府里要丁忧的爷们可就多了,咱们现在离京能行?”
“你放心,陛下不会让关家人全躲了的。二皇子的亲娘就是江南望族送进宫去的,这些年二皇子在朝堂上的助力八成都在江南那边。”
现在皇帝亲自动手把江南和支持二皇子一党的人收拾得够呛,原本夹着尾巴做人的三皇子和四皇子最近这段时间可是活跃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