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张灯结彩,门口赴宴的宾客欢声贺语,喜气热闹非凡。
“大喜大喜……哦,同喜同喜……”沈万山一露面就很快和主人家搭上话,喜笑颜开地拱手,客气中又不忘身价,“……是,外甥中了举人,是要进京准备明年会试了……里边请……中了就是进士了嘛,自然是要做大官的,到时候也要办婚事了……大喜啊……”
崔萑没有这番游刃有余的应酬手段,跟在沈万山身后,少作言语。旁人投来目光他便抬首温和一笑,也不知对方是主人还是客人,反正道声恭喜总不会失礼。
宴席设在宽敞的天井上,足有十来桌,众人就等着沈家舅甥到场便正式开始。新郎和父母高堂并七位兄长都出来相迎,说话间簇拥着沈万山与崔萑入了上席。
天差不多全黑了,跳跃的烛火燃在四面八角,烘出席间暖黄的光。
客人们围坐桌前,桌上摆满珍馐美酒,李家为添热闹特意摆起了戏台,宾客推杯换盏间或喝彩两声。
丝竹声声,锣鼓交杂,台上唱着大戏,衣袂翻飞。台下觥筹交错,说不尽的道喜纳福。
崔萑不饮酒,抬头望向戏台,从咿咿呀呀声里莫名听出点哭腔,目光一转,戏曲声里众人的脸色神情都罩着一层黄光,看着喜庆又迟缓,像旁边另一台给孩子们专门请的提线偶戏。
他打了个冷战摇摇头,心想果然还是欣赏不来传统艺术,便接着默背文章了。
喜酒不怕多,沈万山喝得大醉,脸膛泛着红光,在主人家殷切的目光中,手肘碰了碰崔萑。
崔萑会意,从桐墨手中接过礼盒郑重赠与新郎。
尺余长寸余宽大红锦缎包裹的盒子,里面放着崔萑用了数年的一只毫笔。
李家新郎接过来道谢,父兄更是欢喜得见牙不见眼——
李家祖祖辈辈衣食不缺,就是没出过读书人。儿子们是指不上了,但把举人老爷能写出锦绣文章的笔压在枕头下,保准也能生出有出息的孙子。
沈万山适时咳嗽一声,提醒他们也别只顾着高兴,李家老爷子立马回以巴掌大小的扁形锦盒。
沈万山走遍大江南北做生意的人,习惯当场验货银货两讫,开盒验看一番,里面是张方子。据说是多年前高人赠与李家的,妇人孕期服下,保管生男,且诞下的孩儿身强体健绝无夭折一说。
眼看着双方做完了生意,待客的宴席也近阑珊,崔萑心底松了一口气,果然只是玩笑,不必真的去人家新婚夫妻床上念着吉祥话滚几圈。
崔萑清净惯了不喜欢凑热闹,示意沈万山完事告辞回府。
沈万山已是喝得半醉了,嘴边湿漉漉的不知是油还是酒,晃晃悠悠站起来,打了个不知是饱嗝还是酒嗝:“承蒙款待……只是啊,酒席上还是要有鸡嘛……”
崔萑这才注意到虽然李家喜宴的菜色丰富,山珍海味流水一般上桌,但不止上席,其他桌上也没有鸡。
李家不可能吃不起鸡。
是有些奇怪。
但做客人的说这些未免太失礼了,明显看得出李家众人脸上神色瞬僵。
沈万山是惯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生意人,但今夜与往常不同,他自视高人一等,怀里揣着那方子,欢喜得又饮了一杯酒,说话已经不过脑了,扯着腔调:“鸡者,吉也……”
他伸出肥胖绵软的手,蜷曲作爪状:“吃鸡爪,抓财。”
紧接着又张开手臂振翅欲飞似的,崔萑怕他摔倒赶忙搀扶,沈万山便搭上他肩膀:“吃鸡翅,展翅高飞,大展宏图……得,得有鸡啊,儿啊,大展宏图……”
崔萑眼看着主人家脸色越发沉了,最后道了声恭喜便搀着沈万山往外走。
暮色四合,夜风袭袭,橘黄的火焰在寒气里跳跃。
崔萑扶着沈万山肥胖的身躯走得缓慢,感受到凉风将身后宾客推杯换盏言语声以及戏台上咿咿呀呀唱曲声推来颈后,丝丝绕绕,混杂不清,耳语似的。
脚下的雪融了,粘腻得很。
崔萑鞋底蹭了什么,走到大门口停下,借着门口高挂的红灯笼看了眼脚底。
踩了满脚鸡毛,参差地黏在鞋底。
鸡毛之间暗色的,不会化的,是血。
被酒气熏昏的脑袋瞬间清明,崔萑猛地抬头,一阵猛烈的疾风刮来,生生将眼前李家大门拍闭,连崔萑身旁体型高大肥胖的沈万山也被吹得踉跄倒地,怀里锦盒坠落,无声地在雪中翻滚,染了一身的血。
席上李家主客被定在风里,还保持着举箸握杯的动作,个个却如提线木偶似的脸色惨白神情呆滞。
无数的鸡毛在风中翻飞。
崔萑倒吸一口凉气,来不及去扶沈万山,只听风里传来女子幽怨的呜咽。
循声望去,红裙红鞋的新妇从后院飘出,蓬着一头长发,手里攥着一只公鸡,生生咬断了公鸡脖子,唇角流着未咽尽的血:“还——”
崔萑被点名似地后仰。
仰头看见房顶上立着个白衣白发男人,一左一右分别是体型巨大的白色长蛇和玄色飞禽,远远的看不清男人五官,他也并不说话,但气势之寒如千里冰封。
血月高挂。
崔萑在凄厉的女声惨叫中双眼一黑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