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资历颇深的主持人,笑看向前面的摄像机说了结束语,完成直播的采访。
五个人的采访时间共十分钟左右,其实并不长,对有些人来说没什么,有些人难熬。
工作人员会根据这种实时反应当成参考。
月照林初登春晚,给工作人员留下的印象还不错。
——节目表演结束后,也会有采访环节,如果嘉宾的口条可以,就有机会再次露脸。
当然,如果被选中的嘉宾说我要赶回家吃年夜饭,那节目组也不会强迫他留下来。
·
除夕夜,晚八点整。
春晚开始。
不管男女老少,全国各地的观众守在电视机前,一边看,一边吐槽。
歌舞节目一如既往地好看,惊艳,小品一如既往地难看,相声也一如既往地无聊。
吐槽春晚的热搜一个接一个地上,引起共鸣。
尤其是又臭又长的小品,塞了有二十多个嘉宾,表演了近二十分钟,给观众看伤了。
原本春晚收视率,除了正常的爬坡,和插广告会掉以外,基本上是不会太大波动的。
结果小品在歌舞节目后播出,直接把收视率拉掉5%,仅有30.4%,给收视率砸出个坑。
不要小看这5%,因为看春晚的很大一部分观众,都是家里开着电视,听个声儿的。
这5%的掉落,代表着相当大一部分人连听都不想听了。
足以证明节目之难看。
光是#难看#这个词条已满足不了遭受重创的网友了,直接是#《我要追梦》超级难看#。
网友不禁发出感叹:以后还能出像样的小品吗?!
想写知道,是不行了。
小品之后就是插入的公益广告,搞笑的是,虽然在播广告,实时收视反而升了一点。
网友曰:好歹公益广告里还有一点能看懂的剧情在。
不像小品,开头莫名其妙,转折莫名其妙,结尾莫名其妙,看得人如鲠在喉地叹气。
广告后的节目是杂技,歌舞,相声,《春如意》就在里面。
甘以冬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前面《我要追梦》给收视率砸了个坑出来,还没恢复过来,《春如意》就接盘了。
这接盘侠当的……
春晚本身就是关注度最高的全国节目,这样被“拖累”了,少掉那5%,亏得心在滴血。
再升一点吧。
求求!
甘以冬盯着实时收视,曲线从广告后就开始爬但回暖有限,毕竟十点多,夜深了。
甘以冬祈祷:32%就行。
呜呜呜!
在甘以冬紧张的心跳声里,月照林所在的合唱节目《春如意》,在杂技表演后来了。
喜庆、欢乐的旋律响起,舞台灯光亮起,映出屏幕后的万里江山,和热烈夺目的红。
月照林与其他四位表演者手持道具糖葫芦,面带温暖笑容。
开头就是大特写,开口演唱,整齐划一又各具风采。
甘以冬吐气,方才给特写的那一瞬,大五官的冲击,直接让她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等镜头过了以后,她才吐出一口气,胸腔里激动得像是悬了一块石头,又沉又酸。
“红色太衬人了呜呜呜……”
这时,甘以冬已经没空去想收视率的事了。
她不知道的是,原本被小品砸出一个深坑,在缓慢回暖的收视率曲线,在《春如意》欢快的旋律,和养眼的画面中,开始了迅速的爬升。
31.4%…32.0%…32.7%……
平稳上升的曲线,像是被注入了强心针,昂起头向上冲,马上突破了32.9%!
并且,这个上升势头在节目期间几乎没有减缓过。
节目在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实时收视率最终定格在33.0%。
不仅填平了坑,还将数字拉回到了一个想对健康的线上,为后续节目开了个好头。
后台,表演完的月照林等人还不知道《春如意》“救场”了,互相道贺着演出成功。
月照林用手背摸了摸脸颊,是烫的,果然还是紧张了。
又寒暄了几句,沙妍和裘娜先行告别,粱雅昶、梓欣和月照林被工作人员请去采访。
同时,各种和月照林相关的截图和视频也在网上爆发。
【在电视上看见他直接帅得我一激灵,我允许这个人的粉丝吹他这是国泰民安脸……】
【新中式帅哥】
【我爸还说他好眼熟,我一问才知道在抖音上刷到过只有半张脸的那个神之三秒】
【我家是巨幕电视,他一出来,那个大特写……】
【搜了下抖音,跳出来一个绿头发小丑,仔细一看也是他,哇……反差真的好大】
【新老公+1】
【不是,我是与世隔绝了吗,内娱居然还有如此绝色,怎么没人通知我?!】
【如果他是老师/公务员/医生,将会成为我妈的完美女婿】
【急死我了,搜半天原来不是演员是爱豆?他公司给他接戏没有,我要看他演戏】
【当现充好久了,打算回内娱了,有组队的吗?】
在囊括全年龄段的春晚加持下,微信里的“月照林”搜索量数倍飙升,超话也开始涨粉。
这次,相当于展现了一张好看又有辨识度的脸的威力。
这些人里,只要对他有进一步的好奇,就会搜索相关的消息,去看他以往的舞台。
一句话——
看爽了。
无论是抖音、b站,还是小红书,各种产出多得可以像潮水一样把好奇的人冲晕过去。
踩点向、水仙cp,七个人格分裂梦女向,悬疑微电影……连广告素材都可以剪出花来。
没有重复的,没有无趣的东西,全都是精品粮食。
还有更直接的爽——各舞台的直拍多角度混剪。
看完一个基本上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推荐全是,对所有都感兴趣,沉浸式地看完。
舞台是爱豆散发魅力的地方。
而他给出的舞台,是无需套上粉丝滤镜,也能夸出口的好看。这也是天然的安利。
强大的业务能力是爱豆行业里的硬通货。
这波由春晚带来的巨大流量,并没有随着节目结束而消散,而是完成了高效的转化。
无数个沉浸在各平台里“补课”的人,即便只有一部分会留下来,也能壮大粉丝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