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LIVE新势力!》(1 / 2)

《倦鸟归巢》原曲的内核不变,改成了摇滚乐队版。

红色,最具冲击力也最代表炽热与不羁的颜色,能最快地将那种激昂的情绪外化出来。

热烈,醒目,像一次燃烧殆尽前的绚烂爆发。

至于为什么用喷雾,不直接染......第一个是保护头发,第二是决赛夜有风格不同的舞台。

所以用一次性喷雾或染发膏,更方便适应不同的舞台。

月照林去录音室时,梅嘉歆正和编曲总监讨论细节。

梅嘉歆抬头,笑着说:“来,听听这一版。”

激昂的电子音混合着低沉的贝斯瞬间充斥整个房间,节奏强劲,鼓点几乎敲在耳膜上。

月照林凝神听了一段,身体不自觉随着节拍律动。

很带劲。

涉及歌曲的制作——梅嘉歆的专业领域——他侃侃而谈:“这里我垫了riff,还有贝斯没跟和弦根音走,这里......”

月照林认识简谱,对编曲是百分百新手,所以坐在一旁表面认真点头,其实不是很懂。

不过,

不妨碍他认为梅嘉歆厉害。

梅嘉歆起初讲得投入,后来也反应过来了,心里咯噔一下。

他一时没刹住,讲得太多也等同于一种炫耀——毕竟,两人身边时刻都有摄像机在拍。

上头了,忘了这是在录节目,对面还是月照林。

他那一长串话,是能给观众留下一个在音乐上很专业的印象,但更能被解读成卖弄——

故意让月照林像个门外汉。

当他琢磨着要说什么含混过去时,月照林主动开口,带着一点羡慕和感叹:

“嘉歆哥,我能问下,你学编曲制作学了多久吗?”

梅嘉歆:“...八年?”

闻言,月照林睁大眼,眼睛里的惊叹更加明显了。

他的目光落在屏幕闪那些错综复杂的音轨上,充满了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

“怪不得叫编曲,不同的轨道穿插,真的像编织。”

“这些轨道都是乐器吗?”

梅嘉歆心里一松。

他顺着这个话头,解释道:“对。嗯,其实在我看来,编曲更像盖房子,每一轨乐器就像不同的建材。”

梅嘉歆点开屏幕上的音轨。

“这是电吉他。”

只有电吉他的轨道开始播放。

“它负责‘劈开’空间,制造尖锐的冲突感和爆发力,就像地基。”

梅嘉歆又换了一条鼓组的轨道:“鼓组就是心跳和脉搏,也等于整首歌的钢筋骨架。”

编曲的工作,就是调整每一种‘建材’的比例、打磨质感,确保它们各司其职又不打架。

梅嘉歆说,月照林听。

眼里散发出一种真诚的认可,还有一点羡慕。

——找到自己爱好,并坚持这个爱好八年,一定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热忱的积累。

月照林对这样的人肃然起敬。

梅嘉歆也看出了他的情绪。

“......”

他无意识地动了动食指。

对方能坦然承认他人的长处……如果不是竞争者,他应该会很乐意和这样的人交往。

这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节目录完后,两边应该会变成内娱通用的“王不见王”模式。

只是,

居霖他为什么......

“叩叩——”

梅嘉歆回神。

进来的是《倦鸟归巢》组的第三位成员,楚礼。他一进门就道歉,说有事耽误了一会。

“没事,我也才来。”

梅嘉歆迅速调整,仿若那感慨从未发生:“大家一起再听几遍吧,看什么地方还要改进?”

·

时间在训练中一天天过去,决赛前的最后一天。

到了这一天,基地里氛围涌动,各团的成员想法不一。

对于有的人来说,

长达数月的训练、无休止的竞演,和残酷的淘汰机制,简直是一场身心透支的漫长折磨。

到了终点,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重获自由。

没了折磨,又能回到以往相对轻松的行程里了。

还有另一部分人,是对未来的茫然,和紧迫感——

离开这个准备好一切,热度聚焦的“象牙塔”,还能轻易获得如此多的关注和讨论吗?

《LIVE新势力》提供的巨大曝光量,一旦节目结束,以后还会有吗?

这样想着,难免会觉得患得患失,仿佛被抛上一座高峰,转眼却要面临坠落的可能。

这一切,和节目有关。

也和月照林有关。

即便对月照林没好感,也不得不承认对方为节目做的“贡献”——占据半壁江山的讨论度。

节目即将完结,以后想要蹭月照林,就难办了。

于是联盟里马上出了叛徒。

联盟全称:“因月照林太装,拔高了爱豆标准,所以受害者抱团起来统一战线”联盟。

人都是现实的。

参加节目的这两个多月,带来的流量和收益,要比公司画的大饼还实在。

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只有蠢货才会往外推。

月照林在他不知道的前提下遭受了几乎感受不到的集体“冷遇”后,再次成了香饽饽。

居霖全程围观。

笑得差点要打鸣。

他一向是不掺和这些事里去的,可实在搞笑,就去微信上“骚扰”月照林,狂笑一通。

月照林:“?”

没头没尾的。

不过,他也不想去猜对方的想法。

参加完最后一场竞演,就要各自奔赴各自的行程了。

G-zero要举办华国的巡演,PARA9解散演唱会,NINEVER的解散专也要准备起来了,Nebula-IX的新专。

还有各个成员的个资。

以后,可能就是在大型活动上打个简单的照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