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去年快,”赵庄生把木牌放在布包里,“天黑前肯定能回去。”
这油磨房边支着不少摊子卖早点,赵庄生买了六个酱肉大包子,两碗豆浆,两个菜馒头回来。
这包子皮是今年新收的小麦做的,松软回甜,肥瘦相间的肉馅里加了脆爽萝卜,酱香味十足,面皮都浸着油。李宝福一口气吃了四个,赵庄生吃两个包子和馒头。
吃完后,李宝福看了两眼那卖包子的摊子,眼里流出些许饥饿,赵庄生便又去买了四个回来。
这次一人两个解决干净,吃完早饭。赵庄生又去买了包南瓜子、一袋炸鳌鱼、两张鸡蛋肉馅的饼、一包樱桃果子、一竹筒葡萄蜜浆。
他又数了四十三个铜板给李宝福,说:“看这长队,午时过就能轮到我们,到时我再过来。这钱给你,饿了自己去买点东西吃。”
家里还有活和蚕,赵庄生得回家接着干,而李宝福就在这儿排队。
“知道了,”李宝福拉着赵庄生的手有些不舍,“把午饭吃了再来,路上太阳大,戴个草帽。”
赵庄生笑着应下,摸摸他的头又背上背篓走了。
油磨房外种着几棵樟树,李宝福在树下乘凉吃着赵庄生给他买的零嘴,听身边排队的百姓闲聊。多是些家长里短,李宝福吃着东西听起来也算有趣。
漫长的等待时辰里,也有人跟李宝福搭话。
几包零嘴就在李宝福跟人闲谈里吃完,等日头正中他还是不饿,便捂着钱继续等。
待那午后蝉鸣响起,磨坊门口才喊:“荒字号十二李宝福!”
李宝福立即站起应道:“这儿。”
接着有几位打着赤膊的长工过来提走了李宝福脚边的三袋油菜籽,这油磨房里闷热无比,石磨嘎吱声不绝于耳。
李宝福站在一旁见长工们把自家油菜籽倒进圆形碾盘里,拉着推杆反复碾碎好提高出油率。这碾碎的油菜籽如糠般松软,再在将这碎油菜籽置在大火上铺上几根稻草开始蒸。
蒸完后的油菜籽倒入铺好稻草的饼圈里,快速的将其一层层压实成饼,为避免压实不紧,长工们还会站在油饼上用脚使劲踩。
李宝福站在榨机后跟另一位等榨油的百姓闲聊。
“他们这样天天踩,脚会不会脱皮?”
“不清楚,不过这活辛苦,我瞧他们脚都烫红了。”李宝福唏嘘着给百姓抓了把南瓜子。
在数个包好的油饼压入中间被挖空榨机的榨槽时,赵庄生终于来了。
“才上榨?”赵庄生把一捧樱桃放在李宝福手里。
李宝福点头,吃着樱桃瞧两名长工各挥着两百斤的石锤撞得那木把尖楔寸寸往凹槽里去,凹槽挤压得中间那些油饼层层贴紧。而嘿哟和木楔打桩的嘎吱声里,李家的琥珀色菜籽油如汩汩细流般流进了瓷罐里。
“哥你吃饭了吗?”李宝福问。
“吃了,”赵庄生一路赶来,满头大汗,“你呢?”
李宝福说:“我不饿,还没有。”
赵庄生把李宝福往门外推,说:“不管饿不饿,你先去吃点东西,我在这儿瞧着。”
李宝福不想去,可见赵庄生脸色黑得很,只好揣着钱去了。
一出磨房,李宝福觉着身心都舒服不少,磨房里太闷太热。
磨房外有许多小摊,李宝福随意挑了个便宜的面线糊吃完了事,想着赵庄生一路来肯定饿了,就又买了两个肉饼进去。
磨房实在热,李宝福扯着领子等,赵庄生给他扇蒲扇。
这榨油第一遍出油多,油如涓流,到了第二遍换了木楔便只有一小条。
两人等了一个时辰,这油饼终是被打的无油可出,气喘吁吁的长工才将油饼渣滓取出来。
赵庄生和李宝福用口袋把油饼渣滓装好,这上好的沃肥料可不能丢。
今年油菜赵庄生没少施肥、锄草,为此这出油率极高,每一百二十斤菜籽出油三十多斤。一大一小两个瓷罐,共有四十多斤油,够两人吃到明年去了。
管事噼里啪啦打好算盘,说:“工钱一钱六。”
赵庄生数好一百六十文交上,长工帮他们把瓷罐放进背篓里。
夏日余晖下,李宝福背小瓷罐,赵庄生背大瓷罐推着木轮车上的油菜渣滓。乡土路上,两人背着酥香油寻着来时路回家。
收完油菜、小麦,交完税,两人还没歇口气,蚕又到了五龄,整天吃个不停。
夏日午后赵庄生数着钱,李宝福躺在床上摇蒲扇,说:“马上又要卖蚕,怎么也能卖九钱,到时候秋税就又有了。”
赵庄生关好钱箱“嗯”了声,午后热,他打着赤膊掀开床帐躺了上床。
李宝福见赵庄生趟下,便朝他身边靠去,赵庄生亦抬手让李宝福枕着,将人侧揽在怀里。
“还有半个月,山民哥和晋生哥就得结契了,”李宝福手里蒲扇被赵庄生取走,他枕在赵庄生肩上,说:“要不挑个闲天我们去县城看看买些什么。”
凉风驱散夏日午后的闷热,赵庄生阖眼宁神,但手和嘴还是顾着李宝福:“好。”
昨夜来了几场事,李宝福也没睡很久,如今夏乏来了,实在困得很,他听着蝉鸣和赵庄生的心跳在耳边渐渐安静。
过得片刻,赵庄生见李宝福在臂弯里睡熟了,便轻轻地把手臂抽出来,扯来薄被盖在李宝福肚子上,轻身下床,穿着木屐去厨房洗把脸坐在正屋穿梭织布。
这庄户人遇红白喜事赶礼,不过是鱼蛋肉或是几文钱当个礼数。但齐山民对自家的帮助,李宝福知晓有多重,跟赵庄生去县城买了匹棉布,想着齐山民和晋生又都是读书识字的人,便又买了两只毛笔、一块墨,共花了一贯二。
齐山民见两人这礼这般贵重,是赶忙呵斥:“买这么贵的礼做什么?”
李宝福拿着草帽扇风,笑道:“好日子不得送好礼?也多谢山民哥日前对我和庄生哥的帮助。”
齐山民穿着身红袍子,胸前别朵绢做的大红花,身姿挺拔,整个人俊朗无俦,站在夏晖树影贺声里意气风发。
“看什么?”赵庄生看李宝福一直盯着齐山民看,好奇道。
彼时齐山民和晋生正拜了祠堂回来,两位新人皆着红袍红花,站在一起自成美景,两人站在院里拱手受着亲邻好友的祝贺。
结契如娶妻,礼数规矩一样不能少,哪怕是聘礼也得照样下。但这聘礼多是有钱那方下,为此这晋生也就进了齐家门。
目睹旁人幸福,总会由彼己身。李宝福想着当年赵庄生跟自己拜祠堂的模样。红袍加身,大绢红花晃红了他的眼,李宝福站在木牌林立的祠堂里,两侧坐着静默无声的宗族亲伯。
那沉默又压抑的氛围里,李宝福身侧只有赵庄生一人为他挡住探究意。
待三拜天地后,赵庄生在他耳边低声道:“我这辈子不会欺负你的。”
齐山民和晋生说了几句简单贺词,这宴席也开始了。
李宝福牵住赵庄生的手,笑道:“没什么。”
手掌被握紧的力度让李宝福看向赵庄生,却见赵庄生正端详着自己,赵庄生眸色很深,犹如一汪幽潭,此刻那目光里流露出少有的深情和怜爱。
数千日夜的陪伴和缠绵让李宝福不禁回想起那年冬夜赵庄生带给他的感觉,这短暂的少年光阴岁月里,赵庄生一直陪着他护着他,对他更是宠溺到无所不依。
李宝福想或许,戏文里说的海誓山盟远不足陪伴可贵。
礼成之后,便是百姓动筷子准备吃席了。
赵庄生给李宝福挑刺剥虾,堆得他碗里满当当的,待李宝福吃得差不多,他才开始动筷。
吃完饭,远山太阳已没入山头,李宝福摸着浑圆肚子,跟赵庄生一起辞别新人。
临走前,齐山民提了些煮过的猪下水和肉给两人。晋生还让李宝福有空就多来玩,或是自己去找他们,李宝福笑着说没问题。
两人把李宝福和赵庄生送到家门外才又回了那个喜庆红彩的新家。
才过花鸟坡没多久,黄昏就与黑夜交割,黑蓝幕下的山路上,赵庄生背着李宝福。
李宝福闻着夜风里的凉意,感慨道:“哥,你对我真好。”
赵庄生掂了把李宝福,笑道:“应该的。”
李宝福见赵庄生带笑的侧脸在夜幕下变得模糊,抱紧他的脖颈,说:“我下辈子还要跟你在一起,你下辈子还要跟我一起吗?”
赵庄生默了片刻,说:“我想生生世世都跟你在一起。”
这话触动了李宝福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他红着眼靠在赵庄生肩头。心里默念着希望妈祖娘娘能听到这句话,让他们以后的每生每世都要遇见彼此才好。
遇见了做什么呢?自是牵着彼此手围成一个家,在那里面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皆有彼此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