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盐的售卖是民制官收,官卖加税于商,并由盐商进行运输和售卖。”李扶音说起这些众人皆知的事实,她画出舆图,并在上面圈出几个主要的产盐地,分布极不均衡,“你们也看到了,粗盐的运输比精盐方便,若是在霁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定点生产的模式。
把主要盐产地的粗盐或者成品运往最近的城池,路程缩短却构造出一个遍布霁国的生产版图,不仅能够减少运输的成本,还能平衡各地的盐价。”
“定点生产?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季允宸仔细一想就能发现其中的好处,但是坏处也很明显,参与盐税的人多了,就意味着他想要掌控盐事就必须付出之前更多的人手,稍不留神就容易引起贪污腐败的现象。
季允泽不在意这些,他只知道盐的增加能让他的兵马减轻负担,他随意找了个位置坐下,静静地看着两人交流。
李扶音想起她的报纸或者说消息网发展,也许可以跟盐税一事同步并进。
“承宁,如今国库空虚,摊丁入亩的赋税并不会那么快收上来,你说我们能不能借盐税一事给承安筹措军需?”
“阿拙果然对我最好。”季允泽站起来,在她脸颊上亲了一口。
“少来。”李扶音白他一眼,“我说正经的。”
季允宸已经猜出她心中有想法,刮了刮她的鼻子:“我没阿拙那般聪慧,你尽管说出来。”
李扶音笑得谦虚:“也不是我聪慧,只是你们没想到借助商人的力量罢了。”
她接着说出自已的想法:“其实是在霁朝之前的政策稍加改革,朝廷设立一种盐引文书,并书写榜文将政府需要的物资,比如说粮食、茶叶、马匹等,送到某一个地方,以此来换取盐引。
商人拿到盐引后,凭此到指定的盐场领取食盐并销售,在这一步上,也可以筛选出真正有意愿和能力的商人。”
季允泽一想就明白这举措的巧妙之处,抚掌笑了起来。
“妙啊,这样不仅能够打击私盐贩卖,也能合理调配国家资源,阿拙你可真是个天才。”
李扶音被他夸得有些脸红,面上却没暴露出来,她说起盐引的缺点。
“这也不完全是坏处,盐引的出现盐商低价购买食盐再高价卖出,如此巨大的利润容易出现官商勾结的现状。”
季允宸却没将她说的话放在心上,他观阿拙的处事也学到不少东西,此前他学的知识都是士农工商,朝中一直有重农抑商的说法,将人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居高临下地鄙夷着不如自已的人。
但是阿拙不一样,她所作所为只谋求……最适当的结果,完全不会考虑这是否低人一等。
“长安不是成立了一个商会吗?”季允宸眼里划过一道幽光,“既然是商会,那就由商会负责管理和监督。
朝廷只需要给出一个价格范围,将盐价统一起来,若有违背的商户,一经商会发现就可取消他的盐引。”
季允泽摸着下巴补充:“为了防止出现蛇鼠一窝的情况,商会负责人三年或者五年一换,只要朝廷管控好商会,其他零散的盐商构不成威胁。”
三人又补充了一些细节,等离开梦境的时候,已经制定出完善的计划。
李扶音今日用脑过度,她靠在床上,抱着被子放空自已。
季允宸走过来,自已的床榻上睡着喜爱的女子,让他不由自主柔了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