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2 / 2)

异国他乡的第一个晚上,躺在那张硬木板床上,曾闰成睡得很熟很踏实,一夜无梦。

第51章

从第二天开始,曾闰成正式走上课堂。其实这个学期已经开始了一个多月,曾闰成算是中途插入,但是学校调整了教学计划,让原来的数学老师去带七年级,七年级人数更多,师资更紧缺,经常两个班级合班上课。

校长一是因为教育局方面的关照,二是担心人数过多曾闰成应付不过来,三是人家学历资历摆在这,带高年级的课显然更合适。

他等曾闰成适应几天后,还组织了数学课组的几个老师去听了一堂课,曾闰成原本在恒雅就是英文教学,英语非常流利,而且他也不像一般数学学者那样拙于言辞,他的课深入浅出,条理非常清晰。

课堂氛围也很好,可能外国教师自带光环,学生们听的时候很安静,回答问题很积极,一堂课听完,校长放下了心,课组的老师们也心悦诚服,下课的时候和学生们一起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曾闰成就在这所郊区中学安定下来,他每天的生活非常简单,备课、教学、批改作业。他开通了网络,光纤直接入户,网速还可以,办公看电影是完全没问题。

他写了一封邮件给海德堡大学的导师克里斯蒂安,表达了因为个人问题没能跟他继续学习的遗憾,其实他在柏林陪曾闰霞休养期间也一直跟科研小组有链接,偶尔帮忙做一些数据测试。总有相对比较熟一点的同事,大概的知道他时断时续进行数据研究的原因。

克里斯蒂安很快回邮件给他,先是对听说他妹妹去世的事情表示了遗憾,又提议他可以加入网络研讨小组,现在科技发达,即使不能见面,很多沟通也可以顺畅进行。曾闰成的学籍一直保留在海德堡大学,如果他继续参与研究,博士毕业只是时间问题。

克里斯蒂安手上有好几个项目,都急需应用数学这一块的人才,不用支付高昂的薪水,就能让一个获得欧盟居里学者奖学金的高材生加入外行看来枯燥无比的数字研究大军,自然也是导师乐见其成的事情。

曾闰成答应下来,他对数学一直有热爱,各种各样的数学符号对他来说是摩斯密码一样的存在,那里面有许多别人无法轻易窥探得到的想法,就好像一个不会被打扰的天地。

傅廷恩就很懂他的这个点,因为时差的关系,他们并不能经常视频,再加上彼此投入学习生活的话其实也很忙碌,所以两人最多的交流还是发信息。

有时候曾闰成一觉醒来,看到手机上的信息是一个数学方程式:sinβ+cosβ,他瞬间就秒懂他的意思,然后一整天心情都会很好,嘴角会无法抑制的向上扬起。

有时候是画一个坐标轴,X轴的方向标注着曾闰成的英文名字,而正弦函数则是他自己的英文名字。

曾闰成也会回他,Y=X,然后再加一个坐标轴,代表从0开始并且没有尽头。

这种只有学数学的人才会懂的浪漫,让两颗心在不断的靠近。曾闰成的性格和成长经历,注定他接受不了太过激烈的感情,能戳中他的永远是脉脉温情和坚定的守候。

曾闰成带的两个班,一共四十多个学生,他开始以为大部分都是男生,因为都是剪着贴头皮的囚头,满头小辫子的女生没有几个,他还跟傅廷恩感叹了一下重男轻女的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