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百花村(1 / 2)

“百花村?真是个好听的名字。”

唐一敖趴在课桌上,看江心月填写学生信息登记表。

她的字迹,优雅得不像话。

快高考了,这种表单很多,隔三差五就得填一次。

“你怎么偷看?”江心月红着脸拿手一挡。

“我又不是故意的,身为学渣的我,视力5.0有什么办法?”唐一敖强词夺理。

他从小在城市长大,对乡村生活十分向往。

而且从书本上读到的田园诗,总是美得像一幅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唐一敖缠着江心月,让她讲讲自已的家乡。

江心月被磨得没脾气,只好描述了一个美化版的百花村。

村如其名,一到了春天,百花齐放,漫山遍野。

蒲公英、酢浆草、牵牛花、野菊花、婆婆纳等小野花,长满了山坡和田埂,摇曳在春风里,浸润在细雨中。

那种蓬勃的生命力,是盆栽永远体现不出的自由热烈。

除了美丽的花朵,还有形形色色的野菜。

荠菜、蕨菜、蒌蒿、马齿苋、香椿芽等等,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

采上一小把,或凉拌或小炒,是春天独有的风味。

一场春雨过后,潮湿的树林里,会长出各种食用菌。

草菇、口蘑、松茸、鸡枞菌、茶树菇,采一篮子回家,拿去年的老腊肉一炒,香味能飘到几里外的田野上。

黄鹂、布谷、燕子、画眉、喜鹊,是跳跃在山间的精灵,终日不知疲倦地歌唱。

婉转清丽,如天宫仙乐。

到了插秧的季节,清澈的小溪里,全是摇着尾巴的小蝌蚪,游着游着就长出了后腿。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风吹开金色的麦浪,那是丰收的喜悦。

新面粉做的手擀面,能把隔壁小孩馋哭。

听着江心月绘声绘色的描述,唐一敖哈喇子流了一地。

他长这么大,欣赏到的田园风光,不过就是去市郊春游踏青,浅尝辄止。

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公,要让我生在冰冷的水泥森林?

可是,江心月的话,只说了一半。

美好的田园风光,是诗人的浪漫。

普通小老百姓,更在乎现实的交通、医疗、教育、就业等问题。

百花村是一个非常偏远的小村子,虽然隶属于江城下辖的县,距离市区却超过四个小时车程,全是弯七扭八的盘山公路。

路面坑坑洼洼,到了雨季还有落石的危险。

江心月小的时候,去一趟乡里赶集,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

把自家的粮食或鸡蛋拿去卖,换一些生活必需品。

由于海拔比较高,气候寒冷,水稻和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其实非常低。

餐桌上最常见的是土豆和红薯,还有当地特产的苦荞麦。

以至现在的江心月,闻不得红薯的味道。

在村里上小学,最怕的是下雨天,一不小心就得摔一身泥。

到了冬天,手脚和耳朵,总是长满冻疮。

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让那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